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教育在线资讯正文

河南小伙凉山支教6年语言不通一天教一字大雪封山一天吃一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10 09:45:36  阅读:1158 作者:责任编辑NO。魏云龙0298

2016年3月12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瓦姑乡古觉村小学,支教教师万朝辉和班里的11个孩子合影留念。这是万朝辉支教7年送走的仅有一个结业班。 现在11名孩子傍边,8个孩子在县城读九年级, 剩下的3个孩子挑选去打工。

传闻,万教师又要走了。

6月30日傍晚,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乡的勒格觉村小学刚下课。11岁的吉米地莫握着铅笔,把语文书榜首页上笔迹变含糊的11位数字又描了好几遍。

铅笔在纸上掷地有声地走着。

那是支教教师万朝晖的手机号码。

5月13日,万教师就走过一次了。

5月27日,他舍不得学生,才回来。

吉米地莫垂着头:“我传闻这次是真要走了,不回来了。”

“万教师还会再回来的!”吉米地莫的后背被12岁的沙马洛洛攥起拳锤了一下。她跑到教师办公室窗下,捡石子。其实,她想偷地教师们的说话,万教师真的要走了吗?

沙马洛洛说:“下周放暑假。咱们用爸妈的手机,给万教师打电话。对,哭给万教师看,把万教师哭回来。”停了一下,她说:“很难过”。

12岁的班长日火秀英和吉米阿英也跟着说:“很难过”。

10岁的吉米阿英举手说:“咱们还能够给万教师写信,就像写作文相同简略”。

可四个孩子谁都不知道写了信寄到哪里去。

她们只知道,万教师的家在北方。

传闻,要坐2天2夜的火车。

2016年03月12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瓦姑乡古觉村小学,万朝辉正在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

进山:咱们的心是炽热的

万朝辉坐了32个小时的火车。

从老家河南三门峡,来到四川西昌。下了火车,还得再上大巴。从海拔1100米的西昌到海拔2100米的凉山昭觉县城,100公里山路,走了10多个小时。一路上万朝辉看到5次事故:有剐蹭、拐弯不及的小车滑进路旁边排水沟、还有辆大巴车追尾了大卡车。

2013年 8月26日,凉山下了一星期的雨,万朝辉身上潮呼呼的。

28岁的万朝辉是从家里偷跑出来的。

2007年,他从中南民族大学结业,在三门峡的住建局作业。2013年头,他看到大凉山支教联盟(昭觉县凉善公益促进会前身)的招募信息,说大凉山缺教师。一激动,想来支教。爸爸妈妈才不同意。万朝辉拧,悄悄辞掉作业,买张火车票就走了。

下午3点,三间小学的11名支教教师抵达昭觉。

40分钟后,还得再往色底乡马母乃妥村里赶。

刚走10公里,一条宽12米的河拦住去路。河水暴升,吊桥被冲断了。支教教师都是年青人,“不能耽搁孩子们开学”,他们手拉手,趟过河。河水没过了万朝辉的肚脐眼,“挺古怪,其时没一个人说惧怕的”。

过了河,就进山。路上满是黄泥和大大小小的水坑。

52岁的乡民、代课教师吉打日者牵着两匹黄色的马来接他们。15公里山路,走了5个多小时。晚上8点20分,吉打总算说,村子到了。

村口榜首户便是吉打家。

屋前有条小河,河滨有台小型水力发电机。全村只需吉打家有电。

凉山17个县市,昭觉、美姑等11个都是国家级贫困县。

这儿地处横断山区深处,是大雪山的支脉,河谷殷切,地上破碎,路途不畅,信息阻塞,土地瘠薄,气候恶劣,海拔2624米的色底乡2000多人口,有着最美的景色,也是最贫穷落后的城镇之一。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山民们,年均收入缺乏千元。

吉打杀了一只小猪两只鸡。衣服湿透的教师们围着火堆吃饭。

吃完饭,吉打呼喊咱们去校园睡觉。

两张木床,4位女教师睡。7位男教师把乒乓球桌板拆了当床。咱们背贴着背,翻身都困难。房子漏雨,被子湿的,散发着霉味。可万朝辉笑着说:“咱们心但是炽热的”,心里就想着怎样能帮山区的孩子改变命运。蚊虫多,万朝辉睡得不安稳。

第二天早上,右小腿被叮了十多个大红包。

2013年12月10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色底乡乃拖村小学,教室内气温比较低,学生们为了取暖,在室外上课。

眼泪:可能是酒太烈了

乃拖村小学建于1990年。

深褐色瓦片,黄褐色泥墙,年久失修,墙体开裂,大裂缝有3处,最宽的缝能塞进万朝辉的拳头。小的裂缝10多条,能塞进孩子的手指。窗户用塑料薄膜封着,呼呼的山风吹不进来。三间屋,中心是教师宿舍,两头是一、二年级教室。

泥泞的操场、破木板钉成的篮球架,孩子们挤在破板凳上读着书。接近开学前,小学的旗杆被猪拱断了。三个男生背着砍柴的短刀,上山砍了3米长的竹杆抬回校园。

万朝辉把五星红旗用尼龙绳子绑好。

马母乃妥村约有乡民500人,底子都是彝族乡民。他们代代以栽培马铃薯和玉米为生,饮水靠山上的一座水窖。没有电,手机信号只在特定方位才干接收到。

70个读书的孩子:一年级31个,二年级39个。

2013年9月1日,开学榜首堂课。

9点上课,万朝辉7点半起床,用纸巾重复擦眼镜。站上讲堂,万朝辉拿出花名册点名。可喊了几个姓名,没人应对。有的孩子咧开嘴巴哈哈笑,有的孩子两眼直勾勾地看着他,一脸茫然。他们不会说普通话。知道万朝辉是新教师,但不会说。

万朝辉急得在黑板前来回转圈。

吉打跑来给他当翻译。一节课45分钟,全用来点名了。

万朝辉很苦恼。晚上,找吉达抱怨。

吉打杀了只公鸡,拿出自家酿的苞谷酒。吉打说,老乡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不注重教育。年纪小的孩子,光着屁股满村跑。年纪大一些,就放牛、放羊、砍柴。山高路远和校园寄宿条件所限,小孩子没方法去城镇中心小学,粗陋的村小是承受启蒙教育的仅有方法。

校长和村书记挨家挨户做作业,劝家长送孩子上学。十分困难孩子来了,但山区条件差。政府派过公办教师,也请过代课教师。但山高路陡、方位偏远,教师不断替换。前几年只需吉达一个人代课。有支教志愿者来支教,家长们才开端让更多的孩子就近上学。

没教师教,就不会说普通话,学不到常识。没有常识,就闹了许多笑话。

马母乃妥村一间厕所都没有。成果,30多岁的老乡去城镇赶集,分不清男女厕所。跑到女厕所被当成流氓。外出打工,连车票都不会买。不会签姓名,只能拿身份证,垫在纸下,描自己的姓名。“山区的孩子,吃够了没有常识的亏。托付你们这些年青的支教教师。假如不是由于你们来了,村子里底子不会有读书声。”

火堆旁,吉打教师端起喝酒的大碗,给万朝辉赔不是。

万朝辉眼泪直流。他说,可能是酒太烈了。

从那天起,他开端教孩子们最根底的常识:写姓名、认拼音字母。

一天一个字,一天一道题。

2013年12月20日,乃拖村小学,连夜降雪,万朝辉为了学生人身安全考虑,决议停课3天。

马铃薯:我要把午饭送给教师

9月16号,勒色日伍摔了个跟头。

吃完午饭,13岁的女孩儿在操场上跳皮筋。鞋带开了。她的鞋带松松垮垮。万朝辉弯下腰,“来,教师教你系鞋带”。蹲着演示:解开、系上、再解开、再系上。反重复复。第39次,勒色日伍平生榜首次自己系上了鞋带。

第二天正午,勒色日伍来到教师的办公室。从口袋里掏出个塑料袋,包着两个白水煮熟的马铃薯。没放盐,也没辣椒水。从家动身走了半小时山路。马铃薯现已凉了。

“为什么给教师送马铃薯呀?”

“妈妈说,教师您昨日教会了我系鞋带。我要把午饭送给教师吃。”

万朝辉把一个马铃薯送给同屋的支教教师白超。得知马铃薯的故事,白教师转过身,躲在办公室的门后边擦眼泪。“他是个湖北的汉子啊,看他挺刚烈的,没想到这么简单哭”。

那年冬季,喜欢吃面的河南人万朝辉吃了许多马铃薯。

交通不便,山下的志愿者一周送一次菜。12月中旬,下了一星期的雪。积雪25厘米厚,没过了小腿,送东西的面包车进不了山。没青菜,只能吃马铃薯。开端一天三顿饭,后来一天一顿饭。学生们每天上课把一小条一小条的腊肉挂到办公室门口,给教师吃。

天冷,水管被冻住了。万朝辉把雪块丢进锅里,用柴烧成雪水喝。

每天上学,孩子们就给教师背柴。

短的柴火放在书包里,长一些的扛在肩上。每个人每天背一两根,堆在教室前的屋檐下。11岁的吉达吃吉家离校园近。每天背3次,每次背4根。雪天湿润,木柴生火烟大。吉达吃吉就从家里拿来松针教万朝辉生火。

12天后,大雪总算停了。

支教的榜首个学期完毕。2014年1月,万朝辉回家春节。

母亲发现儿子晒黑了,人也瘦了一圈。万朝辉骗母亲说,自己出差外地作业。可回家头3天,母亲都说闻到了柴火的滋味。和朋友集会喝酒,朋友们也总说:

“为什么你身上全都是柴火味”。

2016年3月6日,古觉村小学,学生们在教室外边晒太阳,边学习。

电话:你们又停电了啊?

“去哪了啊?怎样不给我打电话?”

电话刚接通,母亲一连串的责问。母亲仍是知道了儿子支教的实际。

“不知道咋想的。每次回家都是黑又瘦,看着疼爱, 是真疼爱。”但母子两人没有太多争持,“年青人,乐意闯就闯,管不了”。

2014年7月,支教安排安排万朝辉到色底乡中心小学支教;2015年3月,他又来到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小学;2015年9月,他又被调往美姑县瓦古乡的古觉村小学。

这次进山前,他跟母亲约好,每三天通一个电话。

可古觉村海拔3000多米,信号不稳定。山里又常常停电。万朝辉只能满山散步,漫天找信号。左手打伞,右手举着手机,怀里夹着热水袋,后边跟着只土黄色的狗。有时候,一找,就得走两个半小时的山路。打完电话,脖子后边就晒得脱层皮。

2015年12月,古觉村国家电网改造,接连停电47天。

那今后,万朝辉再拨通电话,母亲说的榜首句话总是:

“你们又停电了啊?”

古觉村小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土坯房。墙上好几条裂缝,老鼠也多。墙角两个老鼠洞,堵上又被挖开,还在天花板上做了窝。2016年5月6日下午,校园宿舍的房顶塌了。

万照辉正在上语文课。巨响传来。他扔下课本就往近邻跑。天花板塌了两块,瓦片、杂物,一地狼藉。万朝辉回到教室查看房顶。掀开瓦片,发现只需两个缝隙,没有压重物。放下心,万朝辉开端上课。可学生的眼睛总是朝房顶上瞟。

万朝辉玩笑:“你们别忧虑啊, 要死也是我先死。”

校园地形低洼,每当下雨,教室就被泡在水里。在古觉村小支教两年,万朝辉的宿舍被淹了三次。2016年6月7日清晨2点,暴雨。雨水从老鼠洞里灌进来。万朝辉被惊醒,翻身,模模糊糊看到左手边漂着蓝色行李箱。急忙起床,水已漫过小腿。

他急忙先把床底的米袋子搬到高处,再拿扫把往外扫水。

雨太大,底子扫不及。邻近住的学生吉克古日、约其日洛和迪日吉土头顶着煮饭锅跑来协助。一锅一锅往外舀水。清理到清晨4点。吉克古日和迪日吉土爽性睡在万朝辉的床上。学生睡了,可万朝辉睡不着。早上7点多,雨停了,他才困了一觉。

2016年6月1日,古觉村小学,为了给学生庆祝六一儿童节,万朝辉在村子里买了两只公鸡炖给学生吃。

技校:山区孩子最好的挑选

万朝辉在古觉村小支教2年。

老乡发现自家的阿依(彝语:孩子)变了。会说普通话了。期末考试,平均分从20分变成了50多分。13岁的吉克木良还跟爸妈说,不要放牛放羊了,要学习做作业。

老乡们高兴了,拉着万朝辉去家里喝酒吃肉。

2016年11月23日,彝族年。

吉克木良拉万教师去家里过节。二三十人聚在一起。端着自家酿的荞麦酒,敬酒,感谢教师。晚上10点,万朝辉出门上厕所。天亮,山雾充满,两米远就看不清人。走过一条小路。万朝辉一脚踩塌,从8米多高的山坡上,摔了下去。

屁股先着地,右脚踝撞到石头上,腿动不了,站不起来。村子里的医师说是“脚扭到了”,敷上草药。可腿一向疼。

第二天,五名老乡把万朝辉背下山。七八公里山路,走了两个小时,才走到能坐车的小学。等送到昭觉县人民医院,医师说医疗水平有限,劝他去西昌。两天后,西昌市卫星发射中心医院确诊,万朝辉腓骨远端骨折,脚踝撕裂性骨折。

万朝辉本来想瞒着父亲。可做手术,得直系亲属签字。他只能拨通父亲的电话。74岁的父亲坐了32个小时的火车赶到2000公里外的西昌。右侧小腿打了1块钢板7根钢钉。膝盖以下被感染了血迹的纱布裹得结结实实。

12月12日出院。

吉克木良打电话问:“万教师腿怎样样了,什么时候回来上课,现在没有常识就做不了人了。” 万朝辉也放心不下行将结业的学生。牵挂着学生的会考,他专门托付村支书每天给学生安置作业,把学生近况拍成视频发给他。2017年2月21日,一瘸一拐的万朝辉心急火燎地赶回凉山。6月20日,就要小升初考试呢。

考完试那天,27岁的村支书阿尔依里杀了头小猪。

村口小卖部仅剩的5箱啤酒,全搬回了校园。20多名老乡陪着万朝辉喝酒喝到深夜。三天后,成果放榜。满分100分的考试,11个学生,语文平均分39.9;数学平均分17.2;彝语平均分9.6。村里小学的教育水平和城镇有很大的距离。

“9年责任教育完毕之后,读技校是山区孩子们最好的挑选。”

2016年5月1日,古觉村小学,学生在教室外的空位进步行数学单元测试,万朝辉在一旁批改作业。

凉山:不是空谈情怀的当地

万朝辉亲眼看到了凉山的点滴改变:

曾经,高山上的老乡以荞麦饼和马铃薯为主食。2011年,国家在凉山施行养分午饭方案,每个学生每天3元的规范,为乡村责任教育阶段学生供给养分膳食补助。尽管有的小学没厨房,没方法做热食,但孩子们能吃上一盒牛奶,再配上蛋黄派和火腿肠。后来有了厨房,他们又吃上了西红柿汤、白菜炒肉、炒花菜……

2014年7月,北京倾慕公益基金会援建了乃拖村小学新校舍:孩子们有了两间砖瓦房的教室、图书室和教师宿舍,有了厕所和洗澡间,有了厨房和水泥操场,还有了新的课桌椅、篮球架、国旗杆、宿舍床铺、衣柜。忧虑老乡不识字,万朝辉特意吩咐建筑工人在厕所墙上画了两个小人,协助老乡区别男女厕所。新校园完工,深蓝色的琉璃瓦、白色的墙上涂着图,一面国旗迎风招展。女孩子们都穿上了彝族特征的新衣服“百褶裙”。

2015年3月,万朝辉支教的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小学便是闻名全国的“天梯小学”。学生们大多住在山崖上面的村子,而校园刚搬到山下的公路旁边。上下山没有路,学生们上学放学都得爬落差800米的山崖,斜度很陡,脚下便是山崖。现在,制作了钢管的天梯,传闻还方案筑路、搞旅行开发。

凉山的交通也方便了。从西昌到昭觉县的10个小时车程,现在只需2个小时;老乡们寓居的土坯房被砖瓦房替代;村村通公路后,上山下山也从骑马变成了五菱面包车……

2016年下半年,网络直播渠道鼓起。“大凉山”成了热搜的关键词,招引了五花八门的人来到这儿“淘金”。来当支教教师的人多了,主意也杂了。

万朝辉说,有位大哥,说是来支教,但整天不上课,有事没事跑来跑去收买凉山的特产玛瑙,教师不在,学生就只能上自习。还有的背包客,支教两个星期,跟孩子们拍点合影,发到朋友圈里,就声称支教了四年。

关于大凉山的支教炒作让万朝辉遭到朋友的质疑。

万朝辉缄默沉静了:“做好自己的本职教学作业就好了,其他不重要”。

万朝辉说,来支教,不能说空话说大话,这儿不是空谈情怀的当地,“这是个得结壮沉积下来,协助山区孩子读书的当地。”不明白彝语的万朝辉在边说边比划的过程中,跟学生和家长慢慢地成为了朋友。“我去家访时,总会趁便帮他们拍一张全家福,看着他们激动的表情,我也感觉很高兴。”

万朝辉习惯了靠双腿跋山涉水,也学会了用“马什子”吃饭。

但他的支教愿望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2014年7月,北京倾慕公益基金会援建了乃拖村小学新校舍。

2014年7月,乃拖村小学有了新校舍,还有了厕所。女孩子们都穿上了彝族特征新衣服“百褶裙”。

支教:万教师的最终一站

万朝辉不是没想过留在三门峡家里。

63岁母亲在饭桌上曾对万朝辉说:“你假如真的干不下去,就回家就好了。”六年来,母亲不理解儿子的挑选,但每次动身,她都会吩咐儿子注意安全,对山区孩子好一些。

2017年,在东启公益支教安排的安排下,万朝辉来到昭觉县四开乡的勒格觉村小学当教师。勒格觉村200多户人家,有182名学生。万朝辉担任三年级的语文、 道德、科学和班会。但这所校园或许是他支教生计的最终一站了。

2019年5月12日,小学的支教教师开会。

东启公益安排的支教担任人海峰把7位教师招集到办公室,“薪酬发不出来了,校园移交给中心校园担任,想留的找中心校区谈,不想留的就脱离吧”。这一天,6位教师脱离了校园。万朝辉第二天走。上一年,父亲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他计划陪父亲复查一下身体。

回家2个星期,万朝辉每天都会接到五六个学生打来的电话。

二年级的班长日火秀英说:“咱们天天不上课。万教师,您什么时候回来啊?你走了,咱们悲伤死了,想你了。咱们快要期末考试了,怎样办呀?”

万朝辉想把2年级的学生带到小学结业再走。

“总不行能在山区呆一辈子”。

“只不过到那时,我就37岁了。回归城市找作业是个难题”。许多用人单位规则,35岁以上就不要了。这是个比较实际的问题。万朝辉决议,四年后,再考虑。

5月27日,万朝辉开车赶回凉山。

48小时,2200多公里。他要带孩子温习,迎候7月1日的期末考试。

考试前的最终一个夜晚。

6月30日晚7点,彝族火把节。

12岁的沙马洛洛让奶奶做了个大号的火把:用草杆和竹子,绑起1米多长,碗口粗。她和吉米地莫一人抱着一头,扛去校园。操场上早现已变成了孩子们点火把的游乐场。20多个孩子把万朝辉围在圆圈的中心。火把点起来了。

万朝晖和学生们举着火把,围着校园奔驰。

夜色中,火把的微光,照亮墙上鲜红色的标语:“千秋大业,教育为本”。

2017年9月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四开乡勒格觉村小学,学生们背柴来上学,校园正午煮饭需求烧柴,要求每位学生每周带每一次柴火。

文字/拍摄:南都记者 赵明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