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正友,男,1929年12月生,定远县朱湾镇人,现任定远县朱湾镇朱湾小学编外音乐教师。自1990年退休后,严正友白叟持续为原校园和周边孩子免费供给责任教育,至今已风雨无阻地坚持三十载。2015那年荣获“安徽好人”荣誉称号,2018年度荣获年度安徽省学雷锋“十佳志愿者”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心系故土
1942年,13岁的严正友报名参与了新四军,分在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文工队。1943年,他因年岁太小被部队精减。1949年7月,中学毕业的他被分配到滁县军分区,第2次从军。1952年秋天,严正友从部队转业到盱眙县文教科当管帐。他不贪心舒适安逸的机关作业,却萌发了要当教师的想法,强烈要求到艰苦的校园去教育。领导批准了他的恳求,从此,严正友教师开端了长达60多年的“园丁梦”。
1955年秋天,严正友因母亲有病要求调回定远作业。1956年春天在藕塘小学教育,后来又调到年家岗小学教育。先后在定远县年家岗小学、朱湾小学、朱湾中学任教,首要承当政治和音乐教育。
1990年,严正友教师荣耀退休了。其时,有人为他鸣不平,以为严教师两次从军,都在新中国建立前,按规则应该享用离休待遇。可是,严教师却说:“想想那些为中国革新献身的勇士们,他们没有享用到新中国的幸福生活,比起他们来,我走运多了。党培育我这么多年,我不该该向组织上伸手要待遇、要福利了。”
1994年,原上海市副市长宋季文的儿子宋国荣在上海创立化工厂,资助朱湾小学50万元,援助朱湾小学盖教育楼。为了表示感谢,严教师到上海为化工厂当了一年多的责任“门卫”。严教师尽管身在上海,却心在故土小学。不久他又回到了故土,在讲台上开端了长达20多年的责任教育。他除了在朱湾小学代课外,还先后应邀到马岗小学、汪刘小学、宋岗小学、复兴小学代政治、前史、音乐课,不要校园任何酬劳。他每天身背挎包,步行去上课,最近的有5华里,远的11里路。路远的,正午在教室歇息一下,吃自带的干粮,从不费事校园。自2000年以来,严教师首要在复兴小学教音乐课,早出晚归,来回20多华里。现在,严教师年岁大了,每星期坚持去一天,上四节课。
责任教育,风雨无阻
严正友喜爱音乐,吹弹唱都通晓。他会演奏多种乐器,特别喜爱脚踏式风琴、电子琴等。他使用乐器配乐,教育生大唱革新歌曲。为了更好的进步自己的艺术素质,更好地教育生学习音乐,严教师买了一架钢琴,并于2006年至2008年,使用暑假自费到北京昌平区参与中央音乐学院乐器培训班,先后花去10000多元钱培训费。培训班钢琴教师对已78岁高龄的严教师自费学钢琴不理解,以为“是不是学习钢琴演奏艺术后,回家教育赚大钱?”当她得知严教师学钢琴是为了更好地责任教乡村孩子们时,深受感动,她说:“您这么大年岁还来与少年儿童一同学钢琴,真了不得!”
2010年,严正友教师传闻大金山脚下的方家花园小学短少乐器,就亲身去调查,还花330元钱买了一台电子琴送去。此外,严教师还给西卅店中学和其他贫穷校园赠送了6台电子琴,满意孩子们的音乐梦。每年“六一”儿童节,严教师都会买来许多糖块,与学生们一道喜度节日。严教师便是这样把悉数精力和爱心都无偿地奉献给孩子们了,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在严正友教师80岁那年,他不计划教音乐了。有一天,两名六年级的女学生跑来哭着说:“严教师,咱们快小学毕业了,多么期望您再多教咱们几堂音乐课啊!”严教师深受感动,他想:“孩子们喜爱音乐,我不能冷了孩子们的心呀!”就这样,一向坚持到现在。
“荣耀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咱们的名字……”“向前向前向前!咱们的部队向太阳……”,这响亮的《新四军军歌》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都是严正友教师最喜爱教育生唱的歌。他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革新的未来。要从小立宏愿,长大了才干精忠报国。我要使用三尺讲台这块阵地,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高年级的学生,有时还教唱前苏联的经典歌曲,如《莫斯科城外的晚上》《喀秋莎》等。经过教唱革新经典歌曲,熏陶学生们的品德情趣。每当有教育含义的节日如“3·5学雷锋日”,严正友教师还会教孩子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具有含义的歌曲,向学生们叙述雷锋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雷锋相同的人。严教师还常常带领学生们进行户外春游、秋游和小拉练。学生们打着红旗,唱着歌曲,一路行军一路歌,在乡村广袤的大地上绘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焚烧自己,大爱无疆
严正友白叟的住处在离朱湾小学不到一里路的一个巷子里,一间不到20平米的瓦房便是严老的家。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当地,最夺目的便是那架大钢琴。除了在校园教授学生音乐,回到住处,他也会时不时的弹弹曲子。除了钢琴,屋子里最多的便是各种类型的书本和报纸。严老说读书能不断学习新思想,使人不断进步,坚持头脑清醒。在进门的右手边,一张桌子上放着一个煤气灶头,上面架着一口锅,这便是严老的厨房,非常粗陋。有时,一碗面条,一盘青菜,就处理了腹欲。校园为白叟办了校园食堂的饭卡,可白叟坚决不要,不肯占公家的一分一毫。
严正友一个人,在这普通的几十年沧桑岁月中,一直用那个年代遍及而纯真的规范修正着自己普通的人生;他的不普通,在于这种经年累月的人生沉淀中,熠熠闪烁着“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上善情怀。风烛残年的他最忧虑的是此生对社会的奉献还太少,最大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为党的教育事业再尽一点绵力,为社会再发一点余热。
旁边面,严正友教师90岁的高龄了,身高1米53,体重80多斤。但在他瘦弱的身躯里,却蕴藏着巨大的正能量,行走在校园间的脚步仍然有武士的影子。一身蓝色的中山装尽管已经洗的褪色发白,可是整齐洁净。严老上课时对学生们的课堂纪律要求很严厉,可是同学们都喜爱上他的音乐课。严老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心爱的孩子,他的歌声、琴声回旋在校园里,是一种无价的财富,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传递着爱的力气。他无怨无悔地坚持责任教育,把爱心献给乡村的孩子们,正努力实现自己夸姣的“园丁梦”。
校园校长说,严老很低沉,很少乐意承受记者的采访,感觉自己一个教育匠没什么值得报导的。他把一切的汗水都放在了教育上。对严老来说,音乐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便是他最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