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个人成长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教育是一个广泛而永久的论题,它贯穿戴每一个人的人生。
《教育七律》是一本介绍、调查教育诸要素及教育与学习进程的经典之作,全书短小精悍地论述了直接影响教育作用的七大重要因素。本书在1884年初次出书,尔后一度被有志从事宗教教育的年青人用做教科书,也被教会校园的教师用做有用手册,协助许多人在教育作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本书作者约翰·弥尔顿·格里高利是一名十分详尽有心的教育学家,他从一个共同的视点把教育拆分成教育、教师、学生、言语、课程、学习、使用七大要素,并进行逐一讨论。从这本书傍边,咱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作者所在的那个年代,教育并不像现在这样遭到广泛注重,许多当地的教育质量更是不忍目睹。作者在书中宣传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并欲借此书正不良之风。针对教师的不专业行为,时而悠扬批判,时而直言痛斥。对学生,作者处处表露出保护之情,尤其是关于童年时期的学生,作者更是关爱有加。
别的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格里高利仍是女人高等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之一。1870年,格里高利裁决答应女人就读伊利诺伊大学,使这所大学成为美国内战之后最早接收女人学生的大学之一。
格里高利无疑是一名好教师、好校长。这本作品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但仍有极强的学习含义和参考价值。任何教育作业者,都无妨以此为镜。它是一本攻略册,也是一本戒备书。从更广泛的视点来说,这本书也供给了一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作品简介
1917年,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学院的两位学者威廉·C·巴格莱(William C. Bagley)和沃伦·K·林顿(Warren K. Layton)对本书进行了会集修订,悉数修订都本着“尽量坚持原书格局和内容”的主旨进行。1954年,贝克书屋(Baker Book House)初次再版该修订本,尔后应多方需求屡次再版,广受好评。
本书虽然有一些宗教颜色,但其有用性已大大超出了教会校园的范畴。书中所讲的原理和规矩值得悉数教育作业者铭记于心。正如小克莱德·C·普赖斯(Clyde C. Price Jr)在1994年将本书制作为电子版时所说:引荐悉数教育作业者都研读一下这本书。
2014年8月,译言古登堡方案的两位年青译者王贞和范兆明将本书翻译为中文。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约翰·弥尔顿·格里高利(John Milton Gregory)是19世纪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之一。1822年7月6日,他出生于纽约伦斯勒县沙湖区。格里高利童年时期在该区校园就读,17岁那年成为该校教师。3年之后,他被派往纽约斯克内克塔迪的美国联合学院学习法令。
可是,1846年结业之后,他抛弃了法令专业,进入浸信会教堂。他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上。1852年,他成为密歇根州底特律市一所基督教古典校园的校长。很快,他被选为该州教育委员会会长。他活泼于密歇根州教师协会的业务,他仍是《密歇根教育杂志》的创建者之一和首位修改。因为对教育作业的通晓和在教师中的知名度,1858年,格里高利中选公共教育国家监管部门负责人,并获两次连任。1864年,他谢绝了第四次提名。作为卡拉马祖学院的校长,他敞开了新的作业阶段——高等教育安排的安排办理作业。
1868年,伊利诺伊大学兴办,其时名为“伊利诺伊州立工业大学”,格里高利被请来担任这所新校园的办理人。他在这里作业了13年的时刻,为其成为最大最强的州立学府之一奠定了根底,这也使格里高利博士在美国教育史上具有无可争议的位置。脱离伊利诺伊大学之后,他曾供职于美国文官委员会。可是他生命中最严重的成果仍然是对伊利诺伊大学的安排办理。1898年逝世之前,他嘱托家人,让他长逝于伊利诺伊大学的校园内,因为他在那里倾泻了太多汗水。人们恭敬地满意了他的恳求。
格里高利博士的作品《教育七律》在1884年初次出书,这本书短小精悍地论述了分配教育技巧的重要因素,关于主日校园的教师来说,把它作为一本教育攻略尤为适宜。为表扬格里高利博士对伊利诺伊大学的巨大贡献,教育学院的两名学者对这本书进行了修订。
精彩阶段
教师之律
规律对悉数事物的分配是现代科学的中心真理。人类和天然的力气都不或许脱节规律的操控而起作用;假如与规律相悖,思想和物质的作用都不会发生。天然规律最简略的观念便是,天然会永久坚持力气与运作的一致。原因必定导致成果,成果根据不行抵抗的规律服从于原因。事物之所以是这个姿态,原因在于他们本身的规律。学习任何事物的规律,都是去学习它所能被咱们认知的最底子的现实。天然的这种一致性是悉数科学和有用工艺的根底。这种恒久不变的规律对思想和物质的分配,在任何真实的科学中,都是最根底的条件。思想在规律答应的规模内具有自在,但它没有自在去发生与规律相悖的作用。所以,教师也是规律的屈服者,就好像闪烁的星星和飞行的轮船相同。
关于一名教师的职位和作业来说,许多资质的重要性是公认的。假如所需的悉数要求都得到了满意,这名教师将是一名榜样男教师或榜样女教师,是难以置信的长处的完美结合体。年青人的教师需求具有杰出的性情和拔尖的道德品质。即使不是为了实际作业,至少也能防止被作为反面教材而带来的损害。可是,假定,咱们把教育作业中所需求、但并非肯定不行或缺的条件从列表中逐个勾除,咱们会发现,咱们终究不得不保存的,正是教育的概念中一切必要的——待授课题中的知识。这便是教师之律,一个对教师加以约束和描绘的规律——教师有必要熟知他所要教授的内容。
律之道理
假如没有知识,咱们就不能教育,这一点看上去太简单证明。无中怎能生有?或者说,漆黑怎么能发光呢?承认这一条规律,看起来就像在论述一个老生常谈,可是更深层次的研讨标明,它是一个最重要的真理,即教师之律。几乎再也没有这么重要和必要的条件了。假如把这条规律的词序倒置一下,另一条重要的现实就呈现了:教师有必要教授自己所熟知的内容。
熟知一词在教师之律中占有中心位置。知识是教师教育所用的质料,教师之律的底子道理也有必要在知识的实质傍边探寻。咱们所说的知识包括各个层面,从对真理的开始窥视到完好的了解。当咱们获取某个范畴的经历的时分,它依照特征分为如下不同的阶段:(1)发生含糊的知道;(2)可以自己回忆学到的东西,或向他人大致描绘出来;(3)可以轻松地进行解说、证明、演示和使用;(4)因为对现实的这种认知和鉴别在更深层次含义和更广泛联系中的重要性,咱们依照它来行事,咱们的行为被它所改善。只要对那些阅览并了解前史到了这种程度的人来说,前史才是前史。知识或经历的这种终究形状,有必要在真实的教师之律傍边得以表现。
没有如此丰厚的知识就底子无法教育,这一点是不能断语的;每一个了解自己的课题的人都必定可以教育彻底成功,这也是不精确的。可是不完美的认知必定会在他不完美的教育中表现出来。一名教师无法把自己都不明白的东西成功地教授给他人。可是教师之律仅仅教育之律中的一条,失利或许来自对这一规律的忽视,也或许来自对其他规律的违反。相同,成功在必定程度上也或许来自对其他规律的遵从。但无论如何,对待授的教育资料认知不充分,这种景象下的教育,注定是靠不住的。
真理因为与其他真理的相似性而被熟知,参照其他真理,它才干被看得最明晰。学生不应该孤登时看待一个现实,而是应该把它与很多的真理相关起来,在多种多样的联系中看待。巨大的原理都是在生动可见的一般现实中和含义明晰的概念中发现的。演示是教师的技艺中最重要的东西,它的力气只会来自于明晰而了解的认知。学问缺乏的教师,就好像一个瞎子正试图用没油的油灯为另一位瞎子照亮路途。
想想在校园地舆课上所教的那些知识——地球是圆的,海洋和大陆的规模,山脉,河流,以及人类寓居的国家与城市——关于那些一知半解的教师和他的学生来说,这是多么地庸俗和无关宏旨;而在赫歇尔们、丹纳们和古约特们看来,这是多么地激动人心!在他们眼中所展示的,是一连串构筑年代的运动,这些运动成果了地球今天的样貌。对这样的教师来说,地舆学仅仅世界科学与前史的一个章节。因而,学习圣经的真理也是相同的道理,对那些不在乎的读者和不专注的教师来说,它们没有多大含义;而对那些会在学习中归纳学习前史、科学,乃至悉数方式的有记载的经历的人来说,它们闪烁着真理的光辉,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