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0年浙江工商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真题、参考书、面试经验
北大教授、北外教授、人大教授、中财教授、社科院教授联合创办
目录
一、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6大需要注意的几点
二、MPA考研复试参考书及复试范围
三、MPA复试历年真题解读
四、MPA复试答题技巧指导
2020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6大需要注意的几点
根据育明教育过去12年对1000多为考研学员的分析发现,大多数考研考生在复试阶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准备时间太晚。最佳的准备时间是2个月左右,最好是初试后就开始准备,是因为一方面现在复试竞争越来越激烈,调剂越来越难,没有充分的准备很有一定的概率会导致考研功亏一篑,另一方面是因为复试的比重慢慢的升高,尤其是复试中又有笔试,还有听力、口语和面试,如果等到分数出来,有很大的可能性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了。未来复试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调剂越来越难,希望广大考生提前准备复试,相关MPA复试课程可以在“腾讯课堂”中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观看相关课程。
问题二:傻等复试信息。其实自从2019年教育部对研究生招考复试进行了相关改革之后,未来几年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我们大家参考2019年复试的相关信息(包括复试笔试参考书、复试人数等)即可,希望我们大家在估分后尽快联系育明教育咨询师,开始复试课程的指导。尤其是报考会计硕士(MPAcc)、计算机、北外、北语等院校的考生,复试的比重占到了50-60%,如果不提前准备,复试的内容根本复习不完。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对我们初试一对一的学员,我们都是建议初试后就开始备考复试。
问题三:复试资料单调。复试阶段要提交很多材料,尤其是个人陈述。从往年的考生来看,这部分内容很多考生都不知道如何撰写,结果提交的个人陈述不但不能给自己加分,还会给导师带来不好的印象。一般而言,个人陈述不只是你个人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等信息的呈现,更是体现了你的文字功底和态度。设想一个连自己个人陈述都写不好的考生,导师能指望你给他做科研工作吗?此外,还有个人简历和其他的相关资料,如何在复试中让导师看到你的资料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需要好好打磨的。
问题四:缺乏模式面试。很多考生一直在学校待着,很少经历过正式的面试,这就导致在考研复试中会非常紧张。进而影响复试的发挥。我们建议考生在复试前一定要进行至少3次以上的模式面试,找到自己的问题,针对行的解决。模式面试也是育明复试课程中必备的一项。例如,2019年北外高翻一名考生,初试成绩排名倒数第二名,由于资料准备比较充分并且经历了多次模拟面试,复试成绩排名第一,最终成功上岸。育明教育的复试课程有9800-18800(保过)及调剂班次,有兴趣的可以直接登陆官网或者
问题五:个人陈述冗繁。很多考生不知道个人陈述说什么,尤其是英文的个人陈述,啰啰嗦嗦的,该说的没有点到位,不该说的说了很多。一般而言,个人陈述是考研复试面试的第一个环节,很多高校要求用外语表述。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展示自己呢?根据育明教育的经验来看,主要是凸显自己的独特优势、报考原因及研究兴趣即可。所以,不要轻视每一个复试的环节,每一个小的环节都可以最终导致考研折戟沉沙。
问题六:没有联系导师。导师很关键,这个不用赘言。但是怎么联系导师呢?联系哪个导师呢?这是有讲究的,因为每个导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是不太相同的,所以必须找到与自己最为匹配的导师,这样能大大提升自己复试的成功率。此外,就是如何联系导师呢?一般来说,能够最终靠电子邮件,或者学长学姐,或者通过育明教育辅导机构,都可以。
2020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参考书及热点预测
结合过去五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真题的总结和研究,育明考研大印老师发现,当前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慢慢的变多,尤其是在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面试当中,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2020-2021年MPA公共管理硕士主要真题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工作相关的问题,第二类是专业课相关的问题,第三类是时政热点相关的问题。具体的复试课程可以在“腾讯课程”中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里面有MPA复试课程。
以下是育明教育咨询师整理的部分MPA复试面试热点如下:
1. 产业政策争论,包括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制造2025》、自主创新等问题。
2. 垃圾分类,涉及政策评估、方案执行、政策工具等问题。
3. 放管服改革所涉及的政府相关理论。
4. 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5. 政府的财政职能,涉及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等。
6. 住房相关问题。
7. 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比如环保一刀切问题等。
8. 政策修订等问题,比如霍尔果斯避税天堂问题。
9. 政府改革最新的趋势等问题。
10.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关问题。
11. 土地财政、税制改革等问题
12. 政府改革相关问题
13. 政府管理最新前沿理论
以上课程包括内容:(“腾讯课堂”搜索“育明考研考博”就可以找到课程)
公共管理博士讲解,12年专著公共管理硕士辅导及研究
1. 全国100所院校MPA复试范围及参考书
2. MPA复试资料撰写、个人陈述指导
3. MPA复试专业课基础知识:公共管理
4. MPA复试专业课基础知识:政策科学
5. MPA复试专业课基础知识:研究方法
6. 全国100所院校MPA复试面试真题解析:1000题
7. MPA复试面试技巧
8. MPA复试政治笔试范围及答题技巧
2020年浙江工商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重点及热点(部分)
可行性分析(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
政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涉及的是政策方案实施在主客观和政策预期效果方面的可行性问题。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政策方案的实施条件。
(1)政治可行性:即政策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和对政治价值百科观的影响。
(2)经济可行性:即政策执行中获取资源的可能性,资源包括一般性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特殊资源,如信息资源。政策资源包括自然、人文、国内和国外等多种资源
(3)行政可行性:即政府行政部门在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方面的支持程度。
(4)法律可行性:即政策方案是不是满足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与条款。
(5)技术可行性: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
(6)社会可行性:社会对政策方案的认可和支持的可行性,其中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四)政策方案的选择
1、达成共识的途径
(1)交换
(2)说服
(3)强制
2、分析麻痹:选择不是越多越好
3、非确定性决策的原则性方法
(1)乐观原则
(2)悲观原则
(3)乐观系数原则
(4)等可能性原则
(5)后悔值原则
10.政策执行的相关问题
问题1:政策执行的特征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特征:
(1)对象的适用性
对象的实用性是指一定的政策只适用于一定的对象。任何政策都必须明确其适用范围。狭义的政策对象只指政策直接作用和影响的对象。广义的政策对象除了直接政策对象外,还包括与政策执行效果有关联的间接政策对象。
(2)执行的灵活性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各地方和各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采取多样的执行途径,切忌僵化教条、生搬硬套。
(3)执行的有序性
执行的有序性是指政策执行应保持一定的阶段性顺序和过程的连续性。政策执行的有序性要求政策执行程序的每个环节具有时间上的前后次序。
(4)过程的动态性
政策执行过程要根据详细情况和变化了的条件以及反馈的信息,不断地改变、修正和调整原定的执行策略、计划和程序,政策执行过程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5)执行的协调性
政策执行是各种政策要素在空间上的分配、重组、展开和运动的过程,其中任一要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各要素的分配方式、比例、组合结构等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政策执行进程,反映了政策执行在空间上所具有的协调性。
(6)执行的时限性
政策执行的时限性指政策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上的要求,还指政策执行进程要及时完成,同时要求政策执行不能急速地进行或过于缓慢地进行。
问题2:政策执行的过程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过程:
(1)政策宣传
政策宣传就是要使政策对象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从而自觉地接受和服从政策。政策宣传对政策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政策细化
政策细化就是要分解政策目标,做到行动有计划。一项政策的退出往往只指出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和,因此,要在基本原则指导之下,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编制出政策执行的具体计划。
(3)物质与组织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指必要的财力和物力的准备。
组织准备要解决组织形式问题,建立组织机构,配备领导和下属人员,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4)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就是使得不同的执行机构、分散的执行人员形成有机整体,保证政策执行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实现政策目标共同努力
(5)政策试点
政策试点可以验证政策,又可以从中取得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为政策的全面实施做好准备。特别是涉及全局性的政策、非常规性的政策、带有风险性的政策、受多重因素影响的政策、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政策、结果不确定的政策,都应选择试点,进行小范围实施。
(6)政策推广
政策推广是指在取得政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实施政策。政策推广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充分的发挥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证执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政策目标的真正实现。
(7)政策监督
在政策执行中需要建立政策监督机制,以抑制政策失真现象的蔓延。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去看,政策监督最重要的包含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党组织的监督、人大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政策失真现象是指政策执行及其结果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不相符合的问题。
政策失真的四种表现形式:
①政策表面化:是指在政策执行中做表面文章,政策内容难以真正落实。
②政策扩大化:是指突破政策界限,扩大执行范围,歪曲政策目标。
③政策缺损:是指一个完整的政策在执行时,只有部分落实,其余被遗弃
④政策曲解:是指制作成在执行过程中被换入表面上与原政策一致,而事实上背离原政策精神的内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