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芝的礼物
新华社重庆1月22日电 题:永芝的礼物
新华社记者熏陶、柯高阳
“永芝,你的桶里装的什么呀?”
听到教师的问话,坐在火车上的龚永芝欠好意思地笑了,捧着赤色小桶的双手却没松开,这是她要带回家的礼物。
16岁的龚永芝是重庆市特别教育中心二年级的学生,她家住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这儿地处武陵山区内地,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穷城镇之一。因患有先天性弱视,她从小没走出过大山,也不曾走进校园,直到两年前被驻村扶贫干部发现,才得以到重庆市区上学。在这儿,还有300多个盲孩子和她一同读书。
校园实施寄宿制,只要寒暑假能够离校。这次放寒假回家,永芝期待已久。可父母亲都身患残疾,弟弟们年岁还小,谁来接自己回家呢?
班主任李英教师得知状况,决议亲身送她回家:“遇到无人接送的残疾孩子,校园就会组织教师家访护卫回去,这也是校园的传统。”
回家的时刻被定在1月17日。由于前一天,永芝要参与一场在校外举办的公益表演。她是扬帆管乐团的成员,在这支由70多名盲童组成的学生乐团里,永芝担任吹大号,现已学了一年多。指导教师庞鑫凯说,永芝领悟好,操练又勤,很快就从彻底不明白乐器的小白成了乐团第一名女大号手。
16日晚,表演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举办。永芝和同学们一同演奏了《非洲狂想曲》。表演最终,又合唱了《我和我的祖国》。永芝说,很享用站上舞台的感觉,能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
表演完毕,永芝回到宿舍拾掇行李。她想念着,妈妈从没听过音乐会,要把平常操练的大号带回家去,专门吹给她听;爸爸身体欠好,校园每天发的学生牛奶,自己攒了20多盒,送给他补补养分。她又变戏法似的找来一个赤色小桶,这是爱心人士送的饼干的包装盒,永芝特意把它留下,郑重地把带给家人的礼物放进去。
第二天一早便是启航的时分。李英和庞鑫凯两位教师依照约好来了,带着永芝去火车站,在那里登上回家的绿皮火车。
这也是永芝从小到大第一次坐火车,她对车上的全部充溢猎奇,本来火车上还有餐厅,能够吃饭,坐起来又快又稳……没来得及多回味,旅程200多公里的彭水火车站就现已到了。从这儿下车,永芝还要赶到汽车站,再坐3个小时的中巴车回三义乡。
三义乡山高谷深,曩昔出门只能靠走路,新的扶贫公路正在施工。黄昏时分,中巴车在一处山路路口停下,这是离家最近的当地,但也还有20公里难行的山路。提早得知永芝要回家的村支书开来皮卡,一行人总算在天擦黑前赶到永芝家。
爸爸、妈妈、弟弟……一家人早已站在门口翘首以盼。
永芝说,给家里任何一个人都带了礼物。她翻开小桶,一边取出礼物一边解说,3块金光闪闪的奖牌,是在校园运动会上拿到的,她庄重地给爸爸和妈妈戴上,就像电视里给冠军颁奖那样;一根棒棒糖和两块仙贝,这是教师给的零食,要送给两个弟弟;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是“排雷英豪”杜富国叔叔来校园看望时送的礼物,特别宝贵,也带回来了;还有火车上列车员哥哥送的鼠年赤色布玩具,挂在家里更有年味了。
这一天是阴历腊月二十三。夜里,永芝和弟弟们放起焰火。火花四溅,亮堂绚烂。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