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这15部教育类纪录片,让人沉思......
语文月刊2019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 目录
之前给咱们引荐了一些教育类的电影:关于教育的22部电影,你看过吗?今日特意给咱们引荐15部教育纪录片,这些教育纪录片触及多个国家的许多教育现象。
期望你们能透过镜头,了解更多实际日子中的教育问题,考虑背面的原因,学会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常识,愈加感受到教育学的重要性,愈加酷爱教育学!
1
《教育能改动吗》
( 总导演:李涛;时刻:2011年)
首要环绕我国教育革新中的热门问题进行完好的整理,并从前史和文明的高度对我国教育的革新与立异作出考虑,将我国教育问题置于国际布景下考量,重视国际范围内的教育革新。并经过对来自我国民间的鲜活的教育现象的展示,呼吁建立"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百科观,期望能对我国教育革新起到必定的推进效果。
全片重点是讲问题,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并且不过火,能站在理性的高度看待今世的教育革新,诘问教育的任务,尽最大或许呈现多元观念,理清我国教育症结所在,激起观众一起考虑,可谓一部给力的教育蓝皮书。
这部阐释形式的著作预示着某种起色,即勇于正面反击,干涉实际社会问题,展示了纪录片的特质。
全片6集,分别为《起跑线上》、《学习革新》、《公正之惑》、《高考变局》、《大学危机》、《再度动身》,每集45分钟。
2
《极有或许成功》
( 导演: 格雷格·怀特利 ;时刻:2017年)
一所美国加州的高中,一帮一般的孩子,一群赋有热情的教师,勇于打破124年的教育系统,将学校变成了另一种容貌......
影片首要介绍HTH正在进行的教育立异测验。在这个公立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系统里,教育以一种叫做“项目式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方法来进行。在教师的帮忙和支持下,没有教科书、没有上下课铃声、没有考试,孩子们每天都忙于一些自主挑选的特定项目,来把握常识点并培育各种才能。
High Tech High用了两个数据来说明为什么他们是极有或许成功的,一个是High Tech High学生的均匀成果比区域均匀水平高出10%,另一个是High Tech High学生的大学录取率是98%。
3
《我国学校》
( 制造发行 :英国 BBC; 发行时刻 : 2008年 )
以安徽省一个小镇为缩影,会集拍照了一组家庭、教师、孩子们一个学年的日子。这个故事里有困难苦楚也有欢喜高兴,经过它能够了解我国不计其数个同它相同的学校。不仅对一群孩子和一个小镇的形象有了新的了解,并且能见到我国教育不为人知的一面。
还深入讨论了今世我国青少年在社会高速开展和大革新布景下正在面临的或或许面临的问题,折射出来自我国村庄和乡镇家庭学生的日子状况和特有的勤勉、坚韧、达观、活跃向上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重视和考虑。
全片共五集:《金猪年》、《少年先锋队》、《万事开头难》、《奥运热》、《亲人》。
4
《等候超人》
(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 时刻:2010年)
影片记载了五名学生寻求更好教育却受挫的进程,揭露了美国公立教育存在的种种坏处,打击公立学校成效不彰,使得很多有心向学和天资聪颖的学生得不到鼓动,最终消失在停学的大激流里。
曾几何时,美国声称具有国际上最好的公立教育系统,但在曩昔的三十多年里,尽管政客们不断侧重要改进坏处丛生的教育系统,可是孩子们的教育状况一直没有一点改观,反而呈现令人担忧的远景。是该活跃行动起来,一扫这一领域中的坏处,仍是呆呆坐在地上,等候超人的呈现?
5
《我国门》
(导演:王杨;上映时刻:2011年)
本片叙述了高考纪录片《我国门》叙述关于高考的"我国式斗争"的故事,从甘肃会宁、北京、上海三处拍照,企图以三段不同布景下关于教育的故事,组成一幅今世教育现象会集呈现的实际图景,表现了村庄孩子艰苦学习的环境。
在会宁这个典型的我国西部的赤贫县城,这些都是高考前再常见不过现象,学生、教师、家长的表情如临大敌般严重和严峻,在他们眼里,高考成为任务运发作起色的仅有筹码。
在北京,一位来自村庄的大学毕业生正面临人生中一次严重的挑选,是留下仍是脱离?失业已让他寸步难行。
上海富贵的夜景如梦如幻,一位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回忆起苦练钢琴的年月,流下了痛苦的泪,爸爸妈妈的等候和从前的付出让她备感压力……"一场高考、一次招聘会,都是改动命运的时刻。借用'门'的概念,你能够看见一种稳定而逾越年代的我国式斗争。
6
《镜子》
(导演:卢钊凯、范永东;时刻:2017年)
我国首部深度讨论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三个家庭因孩子停学而陷入困境,爸爸妈妈们无法将孩子送入一所特别学校承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承受了一次触及魂灵的启蒙教育。
爸爸妈妈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损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问题孩子”的背面往往有一个问题家长教育形式的存在。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经过客观冷静地实在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从头审视当今年代我国家庭面临的亲子联络、亲密联络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沛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供给了充沛的考虑空间,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损伤。
全片共3集,90分钟。
7
《两个时节》
(导演: 赵珣;上映时刻:2008年)
任何一个人都经历过的中学年代,每个孩子都要进入的中学年代,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教育论题。一所中学的一个年级,在不断的呈现各种问题,教师、家长、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应对这样一些问题并互相掣肘。
在进入电影学院学习纪录片之前,我是武汉六中初中部的一名语文教师。在脱离后,我会常常回味这段日子,牵挂其间的许多细节,并考虑什么是今世基础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怎样进行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
这部纪录片,系统的问题仅仅其间很小的部分。我最终做的,是教育中人和人的联络。这个联络不是教育运转的惯例,也不是个别日子的展示,亦没有将系统问题放置到台前;而是侧重展示人与人的联络,在相对联络中寻觅今世我国教育的有点和痼疾,一起也引发关于人与人怎么共处,以何种方法完结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考虑。
8
《教育强国》
(中心播送电视台、教育部联合编制;2019年)
这部纪录片向观众叙述着我国教育制度的革新和取得的巨大前进,成为一部我国教育系统的开展记载史。
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方法,串联起我国教育厚实前行的脚印,全面叙述了新我国建立70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坚持教育优先开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造教育强国、办妥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方针,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究立异。
全片共四集,每集30种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夏雨》、《面向未来》。
9
《两百万分钟:一次跨国调查 》
(导演: Chad Heeter;上映时刻:2008年)
中美印,三国教育大比拼!关于孩子教育的论题,永远是一个抢手焦点、。在这部纪录片姓名中所包括的“两百万分钟”,其实正喻指一名美国学生高中四年的学校韶光,最近一段时刻是孩子国际观、人生观、价值百科观构成的关键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决议了他们未来的走向。
就在如此重要的时期里,同龄的印度孩子、我国孩子又将怎么分配时刻?他们对未来有何规划和幻想?最终又是否能够如愿?这部看似轻松诙谐的纪录片,却揭开了较为严酷的本相。参与拍照的六名学生,两两来自美国、印度与我国。
10
《出路》
(导演: 陈为军;上映日期: 2012年)
我国有句老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我国,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城市村庄,不管赤贫殷实,人们对教育的爱崇简直到了极致。
哪怕有些人自己没看过几本书,在赤贫边际苦苦挣扎,也要敦促下一代勤勉读书,在高考中力拔头筹,踏入大学的门槛,以此改动命运。由于关于这些人来说,“读大学”不仅是孩子高人一等的仅有时机,更包含跨过阶级的期望。
他们天性地以为,只需上了大学,孩子们就不用像父辈那样面朝黄土、汗流浃背,而能够在大城市里具有一份安稳作业,拥抱全新年月。可是实际,果真如幻想中那样“夸姣”吗?
三个故事,让赤贫的运作形式暴露无遗。《出路》这部片子,自始至终只要一个问题:“有一份大学文凭,就能给你带来出路吗?”
11
《高考》
( 导演:史岩、贾丁;上映时刻: 2015年)
高考,一场影响亿万我国人命运的考试。选取深具代表性的不同社会横断面,记载个人故事、观照社会热门,从多个旁边面走近并记载2014年高考,为咱们留下这个年代意味深长的社会实际回忆。
其间《毛坦厂的日与夜》曾独自作为纪录长片取得2016年度的华语纪录片节比赛单元第三名。毛坦厂中学声称「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学生承受操练,昼夜无间,肄业便是求分数;家长搬来陪读,抛弃作业也要保证子女考上大学;教师高压严峻,透过闭路电视紧密监控自修状况,更可入屋突击检查。考场如战场,许胜不许败,大略亦是当时我国社会缩影。
全片6集,分别为《毛坦厂的日与夜(上)》、《毛坦厂的日与夜(下)》、《久牵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留学大潮下》、《校长的挑选》。
12
《咱们的孩子满足刚强吗》
( 制造发行 :英国 BBC; 发行时刻 : 2015年 )
讲的是让5名我国教师在英国南部汉普郡的一所中学施行4周我国式教育实验的故事。我国式教育的特点是严峻,时刻长。我国学生在一些闻名的国际考试中总是独占鳌头。可是,用我国的教育方法来教育英国的中学生可行吗?参与实验的教师和学生又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什么领会?
首要,作为实验的一部分,我国教师接管了一个由50名学生组成的9年级班级。这些学生在四个星期的时刻里,要穿一致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刻长达12个小时,中心有两次吃饭休息时刻。每周还要举办一次升我国国旗的典礼。而讲堂上的学习首要是记笔记。一起,还要参与团体操练。学生们还要担任清扫教室等......
13
《丹麦9年z班 VS 我国初三13班》
( 制造 :丹麦; 发行时刻 : 2013年 )
一提起我国的教师学生以及教育形式,不管国内国外,咱们的榜首反响往往都是,“数学很强”、“很会考试”、“填鸭式讲堂”,和与之相对应的“缺少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
丹麦,这个国民美好指数最高的国家,亦是安徒生神话和乐高积木品牌的诞生地,他们的教育系统,也充满了自在有爱的气味。2013年,丹麦人就向我国人发起了一次“应战”,在纪录片《丹麦9年z班 VS 我国初三13班》里,让两国的初三学生,打开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PK。没想到,成果令很多人吃惊......
14
《上学歌》
(导演: 石玉滨;上映时刻:2014年)
短片首要记载的是山东半岛内陆山区,一所小小的天真园里,孩子们上学、上课、游戏、放学的故事。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几十平米的教室便是他们整个国际。关于金钱的问题,孩子自成一套,对金钱的渴求从何而来,咱们不去深究,可是这种渴求却直接效果在他们的游戏中,他们有模有样地仿照家长们的作业:一项关于树木买卖的作业。
每个人在其间不遗余力地扮演自己的人物。开端下雪后不久就放假了,放假后的天真园教室,变成了村子的祠堂,在春节时供奉全村人的先人。孩子们的桌子和凳子搭起祭台,由老人们看守。成人们以有别于孩子的方法预备进入下一年时,等候孩子们的,又会是怎样的新国际呢?
15
《幼儿园》
(导演:张以庆;上映时刻:2003年)
在我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咱们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日子。幼儿园日子是活动的,孩子们生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作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由于儿时的全部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生长中的日子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咱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一起,咱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样一个国际。
"或许是咱们的孩子,或许便是咱们自己……"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 奉告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修改,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络,立刻删去!谢谢!
以下打赏全额转给作者↙↙
责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