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教育在线资讯正文

首都师范大学高级教育学专业考研经历-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分数线招生目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8 18:46:17  阅读:2982 来源:自媒体 作者:考研权威经验分享

原标题: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分数线招生目录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对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初试专业目录、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以及初试经验等几部分的内容,不过由于20的分数线还未公布,所以分数线以19或往年为基础,作为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起到一定的帮助。

1、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能从事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生必须掌握高等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相关知识及其相应的技能与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并能够运用一门外国语。

2、招生数据

2.1 专业目录

教育学院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代码及名称:005 教育学院

专业代码及名称:040106高等教育学

专业拟招收人数: 4人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74教育学基础综合

2.2 考试参考书

《教育学基础》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最新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

《教育研究导论》 宁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新版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最新版

2.3 真题

关于真题部分,一般考完就封挡存放,学校也一般不会随意泄露出来,而网上的大家也不能随意相信,所以如果真的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跟班学习,因为班里的辅导老师大多数都有全套真题,或者向直系学姐学长购买,直系学长学姐也会有部分真题。

2.4 19年复试分数线

总分:344

单科(满分=100):44

单科(满分>100):132

3、经验分享

学弟学妹们好,学姐我上岸首师大高等教育学,今天应邀来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对考本专业的同学们起到一定的帮助。

接下来主要是讲关于初试复习的内容,首先我想通过一个表格来呈现出我自己的复习时间规划,以便让大家参考,但是也是仅供参考,切记!一定要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不要照搬任何人的,因为他的经验未必适合你。

时间

政治

英语

专业课(774)

4月末

未开始

背单词

看教材

5月

未开始

背单词+真题阅读

看教材

6月

未开始

背单词+真题阅读

看教材

7月

基础资料+1000题

背单词+真题阅读

框架笔记

8月

基础资料+1000题

背单词+真题阅读

框架笔记

9月

强化资料+真题

背单词+真题阅读二轮

一轮背诵(有点晚)

10月

强化资料+真题

背单词+真题阅读二轮

一轮背诵

11月

冲刺资料+8套卷

背单词+真题二轮

二轮背诵

12月

冲刺资料+点睛资料+4套卷+背诵

背单词+作文+最后两套真题

三轮背诵+四轮背诵+考前突击过一遍

个人认为这篇帖子的意义明显是“授之以渔”大于“授之以鱼”,所以更多的讲述是方法和思路,而不是具体措施,这一点希望我们大家可以认真理解,尤其是初试经验部分。

如何在复习时控制自己?——给自控能力差的小伙伴。

意志再坚定的人也有松懈的时候,我也不例外,更何况我本就是自控力不强的人,所以你需要一个管理手机的APP。

安卓系统的话我比较推荐“番茄土豆”这个APP,它利用了番茄工作法的优点,它可以设置番茄时长,例如我设置30分钟为一个番茄,在这30分钟之内我只要全心投入做好一件事即可,然后我能够获得5到10分钟的休息时间,虽然我经常学习投入直接跳过了休息,但是我必须得说还是有完成不了番茄的时候,比如这期间我想玩手机。这时候可通过到它的另一个功能,屏蔽其他APP。

毫不夸张的说,搞定了手机就等于搞定了考研的一半,真的是so easy!另外一点就是复习请去自习室或图书馆之类的地方,绝对不能想着在家(wifi+床)或者在寝室(打游戏或购物闲聊的舍友)可以好好学习。

如何在复习时提高效率?——给拖延症and懒癌晚期的小伙伴。

明显有很多人听学长or学姐说过这么一件事,每天不学个8小时或10小时的怎么考上研,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8小时是你所谓的待在自习室泡一天的8小时呢?还是说8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呢?那么这里我首先要提出一个概念:有效学习时间。这个有效学习时间当然就是你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是你真正学习的时间,而不是你待在自习室睡觉+吃饭+发呆+打水上厕所等的时间,你有没有试着除去这些时间,再来看看自己到底一天学了多久呢?答案可能是惊人的,我自从用过番茄土豆这个APP来计时,基本上就很少能一天学8个小时有效学习时间了……

要知道,我是每学6天休息一天的,那么还有一天可能什么都没学,一个月平均下来,有效学习时间真的少的可怜,我学得最多的一个月就是9月份了,也仅仅平均下来每天不到5个小时而已。当然了,同学们可能还有别的的时间管理软件可以用,你们可以自由选择,但是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不要太复杂花哨,内容大于形式,如果每天的学习变成了掐表计数、罗列事件,那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最后就是跟班的问题,这个就看大家自己的情况了,像我室友是二战时,她有跟班的。当时在后期的时候,她家人给我在考研公众号考研领路者上给她选了独峰的课,她当时看了好几家,最后在独峰试听之后才选了独峰。对于跟班这个事情全看大家自己,重点还是在后期的背诵,选择题考的很深入,当要好好复习。但是无论听课与否,必须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切不可因小失大。接下来我详细说说各门功课的学习思路。

政治

其实政治这门课,长期以来大家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它就是背背背,那么只要背好了就没问题了,但是凡是考过一次研的人就会知道,其实政治考试时最简单的题目就是主观题了,基本很大部分的答案都能在给定材料里找到答案论点,你只需要把论点概括上去稍微展开说说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语文功底还不错的话,再结合你冲刺所背的内容详细阐述就更加完美了。因为你要搞清楚,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即使背的很多和背的很差的小伙伴,只要在考试答题时根据材料把答案写满,最后在论述题也几乎拉不开多少分数。

那么最难的部分其实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这50分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题目。如果你想政治上70(北京、上海等压分地区)或者说,考一个高分,你尤其要重视客观题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很大因素决定了你政治的最后分数,假如你的选择40无望,可能考到70(北京、上海等压分地区)非常困难了,所以政治一定要注重基本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尤其是马原部分),然后刷题练好选择题。

英语

一说到英语仿佛是很多小伙伴的噩梦,尤其是理工科的小伙伴,我自身的英语也只能说一般,本科期间也就是4级飘过水平,所以大家尽可放心,英语绝不应该成为大家考研的拦路虎。

英语这门课,一定要提早准备,越早越好,因为语言这个东西,是靠积累来的,而不是你突击可以学来的。所以千万别想着暑假过后突击英语或者说考前突击英语可以取得一个高分。

我在背单词时并没有选用任何实体书,而是利用百词斩APP,这个大家应该也都知道,然后我每天在微博会进行单词打卡,让更多的小伙伴来监督我,至今打卡也700多天了,基本没有中断,所以学英语贵在坚持!你每天看着那些单词,混个脸熟也比你从来不看他们要强。我认为用APP背单词的目的绝不是让你认识或者记住每一个单词,而是能够对他们有个印象以及能够记得一些印象深刻的单词。

至于真题,一定要多钻研反复做,因为真题是一个重要法宝,考研英语阅读一共常规4篇+新题型1篇=50分,得阅读者得天下,所以在做真题时更要注重对阅读的研究,我采用了阅读掐表做(基本不超过20分钟)一篇,然后每篇单独分析,把生词抄写在专门的单词本上,一栏英文一栏中文,经常会利用碎片时间遮住中文一栏反复看这个笔记本,把一些总是记不住的单词重点标记,反复记忆。

这样大概几个月时间就可以做完一遍英语真题了,你就有了一个单词笔记本,这是你的重要复习资料,它甚至比你用手机APP背单词更有明确的目的性、更有效,因为你会发现真题里的单词往往是反复出现的,不会的单词也是会是常常会出现的,所以你会慢慢的熟。

我只做了2005—2017的所有真题,我认为考前刷了两遍真题已经符合我的预期速度了,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做更多遍的,并且每一遍收获也是不同的(TIPS:每次真题答案可以写在便利贴上,不在真题上做记号,方便二次利用真题)。通过阅读的训练,你应该可以摸索出来作者常见的迷惑选项的一些套路,慢慢的你可以有一种“语感”——就是知道正确答案的特征,例如正确答案往往是原文当中恰当的“同义替换”,而不是文中相同单词或语句片段的“曲解”或是干扰。

至于新题型我认为练习格外的简单,只做真题足够,但是要注意干扰选项的迷惑性有时极强,至于完型和翻译确实没有太多时间练习,只是每次真题我都练一下而已。写作的话我起步有点晚,12月才开始,所以考试时写的确实也不好,但是我有几个重要提醒一定要告诉大家:

注重往年真题,尤其是小作文,往往这些信件的题型会真题重考,18年英语一的邀请信真题几乎就是13年英语一的原题重考,我恰好考前练过这一篇,所以考场上轻车熟路。

大作文一定要背模板(如果你英语足够好可以忽略),千万别指望考试现编,特别浪费时间,但是绝对不能背万能模板,也不要背书上现成的,请你东拼西凑整理一个自己的模板出来,而且中间第二段要留有考试现场发挥的余地,你的模板基本上应该是:第一段描图格式(内容现场发挥)+第二段开头(展开论述现场发挥),第三段结尾。

英语考试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我个人的规划是:考试先写作文,小作文+大作文=50分钟;阅读一篇20分钟以内,5篇=100分钟;翻译+完型+检查涂卡=30分钟,共计180分钟。提供给大家以供参考。

英语所有用到的参考资料包括:张剑黄皮书真题+考研真相真题(可以不买)+考研英语高分写作(王江涛),基本就是这些资料。

774教育综合

终于到了重头戏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课。其实考研的成败关键就在于专!业!课!对,没错,就是专业课,一门300分的课程比你多对一个英语阅读,背了多少个政治大题都要重要的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格!外!重!视!就是至始至终都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因为你考研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它了。

专业课部分我是买了真题解析+全真模拟卷,由于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可能是理工科跨考教育学的,所以基本上一开始看到好几本教材+整合资料,已经绝望了一半……这种心情非常能理解,再加上背诵记忆的内容特别特别(注意,是特别特别多!)多,再加上本来语言组织能力不佳,基本上答主观题成了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如果让我回答该怎么破解这个难题,其实就两个字:反复。展开了说方法就是:框架+关键词。这个方法也是徐影老师反复强调过的。

首先呢,文科类的知识,重在理解,而且是反复读反复看,你的理解会非常深,而不是拿来就背。所以读书的过程很重要,尤其是教材,每年的真题里都有很多是考察教材细小知识点的,大家在看教材的时候能选择对照着考试大纲来看,大纲里有要求的章节看,如果没有要求的也可以省略一些,节约时间。

大概在7月之前最近一段时间,你都需要看教材,774一共是5门课(我当时没有看教研的教材)的教材需要你理解个大概,任务还是非常重的,至于做不做笔记,我是没有做,如果你想做可以写一下简单的大小标题或者关键词,仅此而已,千万别花费太多时间做第一轮的笔记。不过这个阶段可以做一下题库或1000题里的选择题来练练你对细节的掌握程度。

等到了暑假时候,就开始做框架笔记(参见插图)+关键词背诵了,可以说这是第一轮背诵,我是九月才开始第一轮背诵的,所以起步比较晚了,后面几轮背诵的时间就非常紧张了。

在第一轮背诵的时候就要尽量所有内容都背,因为这一轮是时间最长需要背诵最仔细的,而且背诵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自认为划重点!背诵的内容要同!等!重!视!这都是血与泪的教训,往往自己给自己画了重点的人都很惨……到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你从没背过的题目。

此时我可以罗列几个背诵小技巧,一个是关键词+关键句,串联起来以后自己复述一遍,这是轻松一些;还有就是可以把一些分点作答的内容每一点提取一个关键字串起来,方便记忆,说白了其实还是教育心理学的精细加工策略;另外还有的小伙伴把需要背诵的内容录音到手机里反复听,这种方法也是潜移默化的生效,感兴趣的也可以试试。

第一轮背诵的速度是极慢的,所以大家不要太过担心,后续几轮会慢慢的快的,由于我当时的框架笔记做的还算完整全面,所以我就全程在拿着框架笔记背诵,这样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但是缺点也是有的,就是会忽略一些书本上的细节,而且到了后期我并没有回归课本,这也是为什么考研的时候我的选择题丢分比较多的原因(错了10道选择),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重视课本的细节知识。

但是在后期大题背不下来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大题背诵记忆和书本细节浏览就要靠你们自己了。由于我10月后开始上资料,所以到最后冲刺阶段的两个多月基本上就是属于维持记忆的阶段,还是很影响复习的,所以各位小伙伴们千万别想着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了……

大概是9月真题汇编出来以后,我就一边复习一边有侧重地看真题,不仅是客观题,包括主观题,主要是看真题解析的答题思路以及分析真题的趋势,比如说近两年真题的选择题考察越来越细节,比如说教原部分的大题越来越活,越来越结合实际,所以同学们平时在复习的是不能仅仅背书,除了理解知识,还要看一些时政热点,比如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例如首先是“徐影老师”的公众号,还有就是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学刊等,扩宽自己的答题思路和视野。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