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80岁程序员老奶奶:“再觉得来不及的时分,你就想想我!”
之前在知乎上看了一个故事。
一个日本老奶奶若宫雅子,从工作了43年的银行退休,在家觉得无聊,所以就买了一台电脑。
20年前的电脑规划很杂乱,购买之后需求用户自己拼装。雅子奶奶花了3个月时刻,对着说明书,把一切的零件拆了装,装了拆,总算把涣散的部分拼装成了一台电脑。
她又从图书馆借回来一大堆关于电脑的书,开端学着设置一些简略的程序。她花了3个月的时刻,成功的让电脑在她起床后发送一条信息:“雅子酱,早上好!”
从那今后,她就开端自学编程,自己写代码。
在后来的20年里,她开发了一些小网页、小教程。她用 Excel 画画,在每个Excel表格方块里填充色彩,终究构成一幅完好的图画。
当雅子奶奶在运用iPhone的时分,发现老年人能运用的APP基本上没有,她曾写信主张苹果的软件开发员开发更多给老年人运用的APP,但并没有正真取得呼应,她暗下决心自己着手。此刻,她现已81岁了!
所以她成为了国际上年纪最大的iPhone使用开发人员之一,她开发的使用程序,在日本一推出,就有4万多的下载量。
她还有更远大的方针——开宣布更多文娱老年人的使用程序。
咱们关于退休之后的人生的幻想,最好的四个字便是安享晚年,谁还能盼望60多岁的人事业有成呢?
究竟许多人,年纪轻轻的,现已觉得干什么都来不及了。
18岁的时分高考,你说来不及温习了,就算了。成果出来,再多考几分就能够上重点线了,你说命运欠好,也没想过最初若是再尽力一点点,会不会有不同的成果。
22岁大学结业,找工作四处受阻,正应该沉下心踏踏实实从头学起的时分,你每天快快当当的不知道干什么。
25岁,工作了几年你发现了自己仍是挺想读书的,家人说年纪太大了,所以就算了。
30岁,你说你来不及恋爱了,有必要从速成婚。
40岁,你说你来不及创业了,仍是求稳。
60岁,你说你的人生干什么都来不及了,所以,余生,仅仅一个等死的进程。
许多时分,咱们都把自己的没耐性,归结成了来不及。
所以咱们什么都没有做,除了焦虑。
社会对人的界定,都是以年纪为规范的。
18岁上大学,22岁结业,30岁最少得生个小孩,60岁就该去处理半价公交卡。
只需迟一步,就会被人说是:晚了。
人对自己的界定,都是以他人为规范的。
同学都考过四六级了,搭档都买房了,同龄人都现已存款100w了。
比他们差,就会被以为:落后了。
我本科的学姐比我大6岁,成婚之后一向没有生孩子,然后在一片“再不生来不及了”的敦促声中,当机立断的卖掉房子,顶着32岁的高龄出国读书,改行学习心思。
每次看到她在朋友圈po的国外生活照,都觉得她很高兴。
她曾说,最喜欢的生活方式便是学习,最喜欢学的便是心思学。
“曾经他人跟我说,来不及从头学了,所以一向迟迟没有做。
现在想想,再不学就来不及,所以更应该现在就做。”
来不及应该是举动的原因,而不是抛弃的托言。
王健林用了28年的时刻,由一般的工作室主任一跃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董明珠用了22年,由格力一般的业务经理晋升为格力集团董事长;
黄渤用了17年时刻,由不起眼副角一跃成为“60亿影帝”;
孙杨8岁开端学习游水,用了17年时刻,登顶游水界的金牌王;
短道速滑名将王濛用了11年的时刻,成为冬奥会四金王。
假如咱们咱们能够活到70岁,咱们有至少2次时机成为王健林,3次时机成为董明珠,4次时机成为黄渤,6 次时机成为王濛。
可是这些成为奇观的时机,都被咱们错过了。
今日问自己为啥不早点开端的你,曾经在该开端的时分,只会说来不及。
或许咱们不会成果什么光辉,可是不管何时开端做,今后都会比现在更好,而不是更差。
深呼吸,静静心,埋下头,去学习。
就这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