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80后校长兴办凉山州收费最少的小学 第一届学生现在成搭档
2019年的今日,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李子乡爱心小学的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16年前这所校园刚刚兴办,现在学生现已从73人变到1119人,教师从。校长罗承业是这个校园的兴办人,2003年,19岁的罗承业从中专结业,回到老家,做起了乡里第二个代课教师,然后在陈晓莉的主张下,两个人借款了3000块钱,一起兴办了李子乡爱心小学,而第一届学生也回到了母校做教师和罗承业成了搭档。
罗承业出世于教师家庭,初中成为了孤儿,和两个哥哥仅靠每月70元的教师子女补助日子,尽管家境清贫,但受父亲的影响罗承业很注重教育,上中专的时分两个哥哥卖掉了家里的水牛为他筹措膏火,结业时家里卖掉了房子才把拖欠的两年膏火还上。结业后他和同是教师子女的陈晓莉兴办了李子乡爱心小学,乡里仅有一所非营利性的小学。
大凉山彝族的乡亲们尽管热心好客、仁慈憨厚,但在思想观念上仍是落后的,多数人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尤其是女孩,送孩子来上学也是为了认字了可以早点出去打工。刚开始的时分,罗承业和陈晓莉挨家挨户地造访,有时还要看家长的脸色,一番劝说下来总共来了73个学生。其间就有彝族女孩阿尔五各,这个定了娃娃亲,本会早早出去打工,17岁就成婚的女孩在罗承业的坚持下,读完了小学、初中、中专、大专,又回到了母校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
爱心小学可以从2间毛坯房增加到现在的19间教室靠的也是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罗承业泄漏,李子乡爱心小学每个象征性收取的200元里已包含学生的日子费和资料费,贫困生更是分文不取。在16年里校园的口碑打出去了,罗承业的烦恼也从怎样把校园办下去变成了怎样让孩子学好。
教室依然有限,全校的19个班级中,还有11个班级依旧在板房和旧的平房中,平房是用了10多年的旧教室,师源严重、教师数量缺乏让大班额现象时有发生,一个50个人的班往往包容了70个人。但收紧招生也行不通,一到开学季,有的家长在校园门口一坐便是三天。
许多孩子来上学往往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冬天天不亮就要打着手电筒来上学。尽管教育条件比不上公办校园,每个月的薪酬也只要菲薄的2000元左右,但教师们的热心都很高,他们常说“要对得起孩子们的这双脚”。
2017年,首届马云村庄校长奖评选揭晓,罗承业是第一批20位获奖校长之一,一起,1984年出世的他,也是一切获奖校长中最年青的一个。 (拍摄/陈维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