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教育在线资讯正文

班主任微信群收费13名家长上圈套4654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01 13:38:21  阅读:8654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先加班主任微信、再入班级群、最终把姓名头像改成和班主任相同的

“班主任”微信群收费13名家长上圈套4654元

骗子假充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

为了便利及时发布告诉或发送作业信息,不少幼儿园、中小学教师都会创立微信班级家长群,这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待机而动——骗子先混入群,再假充班主任在群内发送“收取资料费”等虚伪信息,不少家长未过多核实受骗受骗。

日前,市内某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孙教师来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谢家湾派出所报警称,有人假充自己在班级群内收取资料费,13名家长上圈套近5000元。

有13位家长扫码受骗

本月11日正午12点过,一个自称“高某某的奶奶”的微信用户请求增加孙教师为老友,因为班内正好有一名叫高某某的男孩,孙教师就赞同其老友请求并将其拉入班级群。增加完成后不久,孙教师就忙着给孩子们分发午饭,并没有过多重视微信上的信息。分发完午饭后,孙教师发现新增加的“高某某的奶奶”现已将头像换成了与自己相同,在班级群内的昵称也改成了“班主任孙某某”,并群发了一条信息。

“告诉:各位家长下学期新增的语文数学资料费358元(其间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元,复印费18),收到的家长请现在缴费过来后截图发到群里边(支撑微信支付宝付款),我一致挂号,感谢家长们的合作。”

接着这位“班主任孙某某”又发布一个二维码让家长扫描付款,连续有多名家长扫描了二维码。孙教师看到该信息后立刻提示家长,自己并未收取资料费,发告诉收钱的人是骗子,不过当其检查群成员时,骗子已退群。

孙教师随后在微信群内核实,共有13名家长经过该二维码转账,上圈套金额4654元。当天下午,孙教师来到谢家湾派出所报案。

要留神骗子打时间差

谢家湾派出所民警马法力介绍,这是一同典型的假充班主任收取资料费的圈套。近来,多地警方接到许多报警,有骗子悄然潜入各个班级QQ群、微信群伪装班主任,以收取资料费、补习费为由进行欺诈。

不少家长就疑惑,骗子是怎么混进班级群的呢?

民警解说说,不法分子直接在QQ内查找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呈现许多揭露的群聊信息,请求后方可进入。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懈怠,班级群QQ号(教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揭露,给了不法分子待机而动。

还有的不法分子在学校门口停留,与其他家长闲谈、拉关系,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因为许多群聊设置并未敞开“群主承认”功用,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不法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增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补白为“  学生父亲/母亲”,因为学生许多,许多教师并不会挨个核实。增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教师将其拉入班级群。

一旦成为老友或群友即可检查对方的头像、昵称、群补白等信息。只需下载头像、仿制昵称即可快速创立高仿账号,迷惑性极强。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许多教师都开了音讯免打扰功用、或许在上课期间封闭手机。不法分子往往会选择上课、午休等时间段下手,使用时间差,让教师不能及时发现。

群收款该功用较为“便利”“方便”,且金额固定。许多家长见教师发布告诉都会当即呼应,收款率较高。一起因为群聊的“真实性”,许多家长并不会有所置疑。

警方提示

不要容易发布

班级群

警方提示,要防备这类欺诈方法,首要家长和教师们不要容易在QQ或微信上发布和走漏班级群的信息,其次应该关于入群人员进行细心鉴别:

1.增加老友时分留意核实对方身份,补白信息可作为参阅,但不要彻底轻信。

2.不随意向别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维码,群首要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3.留意检查可疑人员的微信号ID,高仿号一般会仿制头像和昵称,但ID无法频频修正,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4.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告诉时,可经过电话、视频等方法与学生、教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5.一旦发现可疑状况,保存好相关依据并及时报警。

现在,民警已立案侦查,案子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