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教育在线资讯正文

>内乡农人上大学都学的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08 12:57:07  阅读:8206 来源:自媒体 作者:南阳看点

原标题:内乡农民上大学,都学的啥?

这组照片分别拍摄于10月30日和11月4日。这一群人不是国家干部,而是内乡县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学生”,他们在许昌学院“深造”。

一、为什么到许昌学院学习

根据《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的通知》(豫脱贫组〔2018〕22 号)文件精神,自去年开始,许昌学院是内乡县脱贫攻坚的“校地帮扶联系点”。

二、许昌学院都已经为内乡县帮扶了啥

1、智力帮扶

许昌学院依托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城规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的博士科研智力资源,组成博士队为我县进行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乡镇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乡村旅游规划,进行智力输出帮扶,帮助内乡县建立完善城市建设、产业、旅游、教育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短期及中长期规划。

2、依托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学院的智力提升资源,组成教授培训团队,为我县进行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发展、城市建设、乡镇产业提升、致富技能等方面技术培训,进行智力提升帮扶。

3.科技帮扶

许昌学院选派科技扶贫博士团队为内乡县提供重点项目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依托商学院科技优势帮助我县现有产业、农副产品建立电商销售平台,提供电商销售服务,注入消费信息资源,提高电商产品包装设计水平。

大学生在马山口镇岳岗村描绘文化墙

7月20日,许昌学院工会主席高金星在向马山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捐献药品,对贫困户义诊,并进行社会调查

4.培训帮扶

许昌学院多批次派遣教育实践学生参与到内乡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缓解中小学教师不足问题。

5.人才帮扶

许昌学院由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城规学院、商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的博士组成博士服务团队、学生组成大学生支教团队。在内乡马山口镇、灌涨镇、七里进行旅游、城市建设规、电商技术提升;在县职教中心进行教育帮扶;为县农村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和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

6.产销帮扶

发挥许昌学院的消费能力,与内乡县扶贫、带贫成效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定向采购合同,通过购买内乡县特色农副产品,推进“3+N”产业扶贫模式。

许昌学院为七里坪乡后坪村描绘文化墙的新闻被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河南日报、南阳日报等国内百余家主流新闻媒体报道。

中间的为许昌学院校地帮扶办公室主任马金柱教授,和学院领导一起在七里坪乡调查旅游资源。

帮扶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马金柱务实的作风、学院的大力支持。

他先后百余次往返于许昌和内乡之间,做了繁杂而卓有成效的协调工作。

7.特色帮扶

依托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对内乡县进行历史文化内涵发掘,进行传统农耕文化展示,打造大中小学生农业科普和农耕文化为特色的研学实践基地。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大学生实训团队师生共出动80人次,在马山口镇、七里坪乡开展“墙绘”文化教育扶贫社会公益活动。

不错吧?许昌学院可是实实在在的在帮扶我们,不讲大话空话,不玩花架子。

许昌学院校园内勤奋读书的学生

三、这次都是谁在参加培训

县扶贫办充分征求各乡镇的意见,按照自己有产业能致富、有爱心能带富的原则,通过层层推荐和严格把关,确定了第二批的38名人选。

10月29日,出征前,在县扶贫办做动员会。

要当“大学生”了,大家都很兴奋。

38名“大学生”前往许昌。

我笑着说,我们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岁数都偏大。

刚上车的时候,大家相互都还不算了解,经过一周的学习,她们慢慢的变成了铁哥、铁妹了。

在车上,我们就选举了正副班长,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比如女同学课余时间逛街必须有男同学保驾护航,帮着开路拎包;男同学课余时间逛街必须喊上我,防止他们背着我偷偷喝酒。

经过4个小时的行程,大巴驶入许昌学院。视频中,魏文飞蹦蹦跳跳的藏在队伍中间。整个大队五中,只有她小巧玲珑的像个在校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是(排名不分先后)——

尹文强,桃溪镇桃庄河村,创建内乡县盛世桃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桃庄河村扶贫专干。

靳宝欣,桃溪镇石碑营村,内乡县欣荣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时玉仙,桃溪镇大路村,大樱桃种植大户。

胡向君,桃溪镇石碑营,创办桃溪伏宝酒坊,主要生产软籽石榴酒、猕猴桃酒,葡萄酒、桃酒、樱桃酒、黄金梨酒等果酒。生产的较籽石榴酒,曾在一、二、三届中国石榴节上共获两个金奖,两个银奖。

张海振,师岗镇西坡村,承包300余亩种植软籽石榴。

魏文飞,师岗镇十字堰村,承包200亩地养殖5万余鸭子和肉猪。

王 哲,师岗镇时店村,成立建筑施工队。

时 毅,师岗镇张沟村,承包200余亩土地,种植六月紫、黑李、辣椒等,并成立电商工作室销售自家及周边群众农副产品。

张 浩,大桥乡程岗村,种植三十余亩的花椒,金银花地,

杨 瑛,湍东镇谢楼村,内乡县永福家庭农场租赁土地600亩,发展猕猴桃种植、冷藏、加工、采摘、电商。

徐树平,湍东镇董堂村,经营农村淘宝电商服务。

时建林,湍东镇北符营村,2015年创办新华家庭农场,经营苗木,承接绿化工程建设项目,2018年获得南阳市先进示范性家庭农场。

杨 盼,赵店乡杜沟村家庭农场主。

范鹏程,赵店乡袁寨村,领办农业合作社种植草莓、无花果。

任改兰,赤眉镇四坪村,种植韭菜70亩,猕猴桃83亩。

屈先丽,赤眉镇庙沟村,种植艾草、蔬菜共300亩,

王金锋,赤眉镇东北川村,创办赤眉镇林果专业合作社会长。

任正纪,岞王井村,内乡县一亩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葡萄基地150亩,种鹅3000只,花生种植160余亩,鱼塘50亩。

张红新,板场乡前庄村,创办亿嘉林果家庭农场。

魏 冲,板场乡雁岭村,创办昊森林果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樱桃等500亩。

冯义晓,夏馆镇栗园村,回乡创业青年。

王爱勤,余关镇报事滩村,烟叶种植大户。

曹志华,余关镇报事滩村,林果业种植大户

王海涛,王店王湾,创办海润家庭农场。

周少华,王店石桥,种植瓜篓40多亩。

郭建党,王店马沟,种益母草20多亩。

秦少峰,马山口镇河西村,养鸡10000只。

张卫国,马山口镇马坪村,猕猴桃种植200亩,养鸡3万只。

张东阳,马山口镇岳岗村,承包100亩,发展林果、蔬菜。

李红保,马山口镇岳岗村,承包100亩发展林果。

周青群,七里坪乡后坪村,创办南阳瑞群林果有限公司。

齐贺勇,七里坪乡寺坪村,发展香菇30万袋,林果120亩。

马玉龙,七里坪乡三道河村,种植风景树50亩。

邢 韦,七里坪乡三道河村,种植月季花20亩。

陈学忠,灌涨镇前楼村,创办“内乡县灌涨镇红梅家庭农场”,年种植西瓜150亩。

庞丽娟,瓦亭镇杨沟村,回乡创业青年。

何 娅,瓦亭镇魏河村,家庭农场经营者 。

四、他们都学的啥

参加培训的尽管是农民,但学校完全按照正规大学生来管理和上课。

培训分两大块内容,一是农业职业经纪人,二是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开班典礼。副院长黄怡俐到会讲话。

蟀哥作为带队,也在主席台上就坐,但没有给发言的机会。

在学术报告厅听课

左边是马山口镇的秦少飞代表学员,在开学典礼上做表态发言

由于参加培训的还有来自全省其他地方的80名农民,学院把学生打乱分为2个小班,选出了班委会,来自内乡县马山口镇的秦少锋担任一班的班长。学院制定了严格的班级、教室、用餐、休息的相关规定。

两个班的教学稍有差别,公共科目包括破冰活动课、农业法律和法规、如何建设团队、营销策略等等,其他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比如农产品的品牌构建与商业模式、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创意农业等。

五、他们咋学

学习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大家集中在报告厅上公共课,二是分小教室上不同的专业课,三是深入洛阳的明拓生态有限公司、洛阳洋丰果业有限公司、商丘夏邑王飞农场等多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观摩学习。

学习形式十分灵活,听教授讲、深入基地实习、大家讨论、理论考试。

参观明拓农场的室内葡萄园。

就在我们去的前前一天,国家农业部在这里召开培训会

看着鲜红的苹果,张红新口馋得厉害,但小气的老板在参观前前就约法三章,只能看不能偷吃。就只有张开大嘴假装吃一口。

在帝都温泉,游客正在泡温泉。

“大学生们”正在有滋有味的欣赏

这是在帝都温泉参观。

前排的王峰村长,拽不拽?

以下是前往商丘夏邑的王飞农场实习的场景。

由于是学员们用手机拍摄的,像素太低。

王飞是个80后。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王飞积极参加培训班,成为全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随后,他创建起自己的家庭农场。农场占地150多亩,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年纯收入100多万元。

2018年5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带领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代表专程到王飞家庭农场现场观摩,为全国各地的同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营模式和经验。

王飞先后被推选为“商丘市第五届人民大会代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大会代表”;被团中央、原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被河南省农广校评为全省十大新型职业农民。今年6月又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今年10月1日建国70周年大阅兵、大庆典中,他还站到花车上接受检阅。

六,他们有啥收获

说起收获,大家都特别兴奋,先来听听现场采访————

东北川村长王峰、桃庄河盛世桃源种植合作社尹文强、马坪村张卫国接受媒体采访

十字堰村魏文飞、西坡村张海振接受媒体采访

他们第一大收获就是结交了朋友,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自从我们上车建立了工作群,这个群就像烧滚的锅一样不停地在翻滚,大家争相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产品:

胡向君在推销伏牛山黄酒

张海振在推销石榴

魏文飞在推销鸭子和鸭蛋

范鹏程在推销草莓

时玉仙在推线桔子

任改兰在推销男同学喜欢的韭菜

周少华在推销瓜蒌

秦少峰在推销柴鸡

马玉龙在推销月季

张东阳在推销蔬菜

张卫国在推销柴鸡蛋

冯义晓说,你们那么好的东西不怕丢?找我来给你安装监控吧!

一句话,大家都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上课之余,同学们在寝室召开座谈会,进行心灵的碰撞。

他们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增强了自信

大家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的小嘴、老嘴、红嘴一直没有停,不停地交流心得体会。

王爱勤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规模就是效益。

时毅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

杨瑛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灵魂。

徐树平说:细节决定成败,要细化服务。

屈先丽说,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也能顶半边天。

任正纪说,农副产品也要创品牌,创名牌。

魏冲说,发展乡村采摘旅游是方向。

陈学忠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市场才能咱说了算。

庞丽娟说,创业难,难一时,不创业什么都难,难一辈子。

魏文飞说:给点阳光就能灿烂,这辈子不在乎你是谁,关键是你遇上了谁,机遇最重要。我们内乡像王飞这样的年轻人多得很,但他们缺少的就是机遇。

一句话,大家都“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着的”,显得信心百倍。

七、大学生们表现如何

学习期间,大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吃惊,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就不用说了,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让人眼前一亮。

他们中不少人尽管是农民,但他们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形象,对于他们来说,农民仅仅是他们的职业,而不再是身份。

所以,他们很自信,很阳光,很快乐,很渴望学习。

魏文飞,承包200亩地办起了年出栏5万只鸭子的养殖场。

来学习的前一天,他开着皮卡车往叶县、鹤壁送鸭苗,由于路途遥远,她连夜奔跑没有睡觉,第二天从鹤壁往许昌赶,高速路上前轮爆胎,命大福大有惊无险。

更换轮胎后准时赶到许昌。为了良好的形象,又跑到商场购买了一套崭新的衣服,这才走进课堂。

我仔细观察了学员们的生活,大部分都带了两套衣服,中间更换。女同学们更是2天一换服装,天天搽粉、拍脸、抹口红,打扮的漂漂亮亮,和校园内的女大学生相比,毫不逊色。

课堂上,如饥似渴,讨论时,争相发言,参观时,不耻下问。走在校园也是趾高气扬大大方方。我们也是大学生嘛!

我们也许不像学生,但一定像教授。

我们的职业是农民,我们身份是创业者、经纪人、小老板、小土豪。

这就是我们内乡“农民”的形象,自信而不张狂,朴实而不老实。

这就对了,我很敬佩,我很骄傲!

八、我要感谢的几个同学

首先是马金柱教授。

马金柱是西峡老乡,是许昌学院校地帮扶办公室主任,他内乡为县的扶贫事业做出了有益的成绩。这次培训能够顺利、高效,全得益于马主任的提前谋划,细心关照,周密安排。整个过程表现出来强烈的家乡情怀。

二是王峰村长

王峰是赤眉镇东北川村的村长。早在2008年7月8日,我就采访过他,当时他刚进村委,任治保主任。10年了,胡子短了,但终于熬上了村长,进步不快不慢。

在这次学习过程中,他把“班长”让给了年轻人,本来这个职务也没什么油水,他也看不到眼里。但他履行了班主任的职务,腿勤、嘴勤、热心肠,不停地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不停地为大家提供服务,特别是为几位女同学的服务,更是体贴入微,令男同学“汗颜”“讨厌”。

三是秦少峰、张浩班长

这是大家推选的正副班长,他们兢兢业业格尽职守,为大家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张浩是许昌学院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在去的路上,他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许昌学院以及许昌这座城市的历史,告诉大家哪里最好玩,哪里的东西最便宜,哪里的美女最好看。

四是张海振大同学

张海振是师岗镇西坡村的,承包了300亩地种植石榴,是班级年纪较大的“大同学”,却是大家的开心果。他不停的讲一些俏皮话,开一些得体的玩笑,逗得大家笑口常开,开心的不要不要不要的。

我第一次认识海震,名字记不住,有好多次都喊成“车震”,他只笑也不怪。难道真干过?

五是屈先丽女同学。

这个女同学认识但不熟,是赤眉真庙沟村的妇联主任,承包有300亩,多种经营。先丽不算少女,但浑身上下掩盖不了“美少女”的气息;处处流露出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妇联主任”的侠女本色。先丽有一副好嗓子,尤其是戏曲唱的很美。在车上,在路上,在寝室,只要大家喜欢,她张嘴就来,把美丽和快乐送给大家。

六是“40组合团队”

仅仅人在一起那叫团伙,心在一起才叫团队。在我们没到许昌之前,我们只能称之为团伙,但现在,我们40个人早已经是“帅哥”“美女”组合的“天下无敌”的“40组合团队”。我们互助友爱亲如一家,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第二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就要散伙,但我相信,大家的心就像海震的石榴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像任改兰的猕猴桃一样永远是红心的,大家的情谊就像伏牛山的黄酒一样愈加醇厚。

七是李刚总经理

你一定奇了怪,李刚是谁?不是咱们的学员呀!

不错,不是咱们的同学。他是宏达房地产公司的“少东家”总经理。

为啥要感谢他?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这要从2014年说起。

当时,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许昌学院要筹建“农耕文化博物馆”,但大家都不知道咋整,放置了1年多。一次偶然的机会,马金柱见到了李刚,谈起了此事,李刚拍案而起:这事好办,俺们公司就有这样的博物馆,要不我捐献给你们?

许昌学院十分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也害怕李刚找后账,

所以,在李刚捐献的展品上明确表明“李刚”的名字

马金柱教授听得一愣一愣的,以为是开玩笑,当即就来到二建公司的博物馆,蚂蚱爷锅疙瘩神,琳琅满目的展品让马主任大开眼界,原来是这些“宝贝”。

没几天,李刚就把这些展品用卡车拉到许昌学院,成为博物馆的首批藏品。

马金柱说,从那之后,我们才知道应该收集哪些展品。假如没有李刚我们都还是“闷葫芦”,谁也不知道这个博物馆啥时间能建成。

目前,这个农耕文化博物馆在全省都小有名气。

随后,宏达公司和许昌学院还进行了几次合作。所以说,李刚是许昌学院和内乡友谊的重要纽带。

经马主任一说,我恍然大悟,我咋说这些物件这么眼熟,记得宏达开办展览的时候,我也去采访过,可惜的刚才没有找到当时拍摄的资料。

马主任告诉我,当李刚知道我们来到许昌学院学习后,还打电话给他,嘱咐要招呼好。

所以也要感谢李刚总经理。

好了,该说的和不该说的,都已经说了,现在是11月8日,记者节,我这个编外记者也该歇歇了,大家都祝福我吧。

期待着11月11日,和所有的同学再次相聚,奔赴许昌学院开始第二阶段的学习。

同学们,慢慢的开始想你们了!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