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时评写作十六讲》上市了,这本全新的谈论写作教材中,我把较多篇幅放在了写作技巧和批判性思维上。思维的格式决议了谈论的视点,而决议思维格式的正是批判性思维。那么,批判性思维的要害在哪里呢?在我看来,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在于“升维”,也便是跳出自己的身份和利益结构,学会用脑袋质疑屁股,长于质疑自己身上那些由暂时的日子场景和即时的情境气氛所构成的“暂时性身份”。(考虑视点时需求“升维”,而进入写作时,尤其是最初,需求“降维”,找到理性而直观、且有节奏代入感的切断)
每次新闻谈论第一节课,我都会问选课的同学一个问题:假如你地点的校园被媒体曝光了某个负面新闻,被顶上了言论的风尖浪口遭到批判,作为这个校园的学生,你会怎样谈论,会以何种谈论姿势保卫自己大学的形象?这是当下的年轻人很有必要去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检测“批判性考虑才干”的一道必答题。特别是学新闻和谈论,致力于以新闻为业的人,更应该拿这个问题反诘一下自己,是屁股决议脑袋,把自己的大学当成真理去保卫,仍是用脑袋去质疑所坐的屁股?
人是一根会考虑的芦苇,人的庄严在于脑袋,不要把屁股置于庄严的脑袋之上。
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是由于会常常遇到一些懒于考虑的“护校宝”,一触及自家校园的问题,就失去了理性判断才干,不讲现实和逻辑,不问对错善恶,把“母校是一个自己一天能够骂八遍不允许他人骂一遍”挂在嘴上,把全部批判者当成敌人,视全部谈论为对本校的抹黑,成群结对地去“进犯”,以明星脑残粉的姿势去保卫自己的“欧巴”?作为一个谈论员,不免不去谈论一些触及大学的热点话题,批判了一些大学后,常常会招来护校宝宝们的“问好”。
无非是这些留言:本认为你谈论挺客观的,没想到也这样,决断取关了。你知道咱们校园有多尽力吗?取关。你有什么资历对咱们校园指手划脚,88。你不常常说要“别让谈论跑在新闻的前面”吗,怎样也胡言乱语了,你了解咱们校园吗?取关。——一个个“取关”,如同自己多了不得,“重视他人”是对他人多大的恩惠似的。从现实到逻辑,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教出了这种不会以理服人的宝宝,自身便是大学教育的失利。每次看到这些留言,都觉得很怅惘。我从不理睬一般的喷子,但一个通过高等教育的人,怎样没有学会根本的说理呢?“你知道他有多尽力”只不过是脑残粉的口头禅,而“取关”两个字无非也等于在说:我很愤慨,但我又不会讲道理,逻辑无能,谈论无能,只会说这两个字。
不是说我谈论的便是对的,谈论员就不能被批判,更不是说不能去保卫自己校园的形象,但拿什么去保卫?不是口水和标语,不是抱团进犯,最尊贵和最让大学感到骄傲的保卫办法,应该是用学到的常识、把握的现实和大学教给自己的逻辑去保卫。最让大学感到骄傲的是,不是培育出了“听话”的学生,教出了“不允许他人骂一遍”的脑残粉,而是让学生有独立考虑的才干,如康德所说的那样,勇于在全部公共事务上运用自己的理性,乃至不惮于把批判锋芒指向自己地点的大学。教出的学生不顺从,勇于批判自己的大学,这难道不是大学的成果吗?
我的母校出了许多闻名的校长,朱九思、杨叔子、周济,还有“根叔”李培根院士。根叔任校长时一系列结业讲演风行网络,发明了许多流行语,尔后校长结业献辞已成为言论重视的前言事情。“母校是一个自己一天能够骂八遍不允许他人骂一遍”这句流行语便是在写入根叔讲演辞后成为热词的。有一次我回校园参与咱们新闻学院35周年院庆,以校友代表身份致辞,在讲演中我讲到,作为一个谈论员,批判过许多大学许多机关和部委,但一向对母校“下不了手”“下不了口”。根叔随后在致词时说了一句很动情的话:方才曹林校友讲到对母校“下不了手”,我觉得母校也是能够批判的,有问题当然应该批判,这种批判是更深重的爱。
我很感动,这便是名校长的风仪。所以,我一向拿“假如你母校有问题你会怎样去谈论”去问我的学生,也想把这种思维基因传给学生们,让他们坚持独立的考虑,不能因教条、定论、威望而中止考虑,也不能由于“母校”而中止考虑。特别是学新闻学谈论的,批判性考虑,便是对“中止考虑”的警觉,能坚持考虑的姿势,就像一个媒体人说的,杂乱的现实和逻辑是一个长长的链条,别刚跑到逻辑的半山腰就号啕大哭,中止了考虑。
我常常跟学生谈论这样一个问题,考虑的“身份坐标”和“问题认识”。一个人身上叠加着许多身份,湖北人、北大人、人大人、90后、新闻人、北漂、大学生、法官、海归,等等,剖析一下这些身份,大都身份仅仅暂时和暂时的,换个作业,结业离校,长大了,进入新的人生阶段,身份很快就会变。咱们考虑问题时,尽量不要站在那些“暂时身份”上去考虑,你读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仅仅你人生的一个驿站,“某大学生”仅仅你暂时的身份,咱们要学会站在那些更一般、普适、与他人可沟通和通约、更长久的身份上去考虑问题。“清华人”“南方人”是暂时的情感身份,是笼统的“幻想共同体”,你更是一个人,这个身份不会变。站在更高、更大、更遍及的共同体视点看问题,才会更客观,作出的定论才干更经得起时刻的查验。
卢梭在《爱弥尔》中说,在使爱弥尔成为一名武士、教士或行政官员之前,他先要使他成为一个人。约翰 斯图亚特 密尔也宣称,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商人、企业主或专家。因而,让教育使他们成为有才干、有沉着的人,他们今后在社会中所担任的人物会满意他们自己。所以,1869年,圣安德鲁斯大校园长在上任讲演中说:至少在关于大学不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人们现已取得了必定一致。大学不是职业教育场所,无意教授有助于人们把握特定营生办法的常识。大学的主旨不是培育娴熟的律师、医师和工程师,而是培育有才干、有教养的人。。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律师、医师、商人或制造商。假使你把他们培育成有才干的、正确的人,他们就会成为有才干的、正确的律师或医师。
一个人屁股坐的方位,仅仅暂时的,一个处长,一个北漂,一个某校学生,但头顶上绚烂的星空更长久。一句话说得好,假如我站得足够高,就会发现,大地其实是星空的一部分。站在那些长久的身份和逾越的视角看问题,当大都人都在用屁股决议脑袋时,你能用脑袋去质疑屁股,你就逾越了大都人。母校是一个自己一天能够骂八遍不允许他人骂一遍,这仅仅一种“以抒发粉饰逻辑”的撒矫,他人骂得有道理,为什么不允许他人批判呢?大学无论是山东仍是山西的,大学的前史远远比前面那个地名的前缀悠长和永久多了,需求保卫的是“大学”的庄严,而不是那个在前史的长河中仅仅过客的前缀。用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话来说,咱们需求逾越那种机械联合,而寻求一种有机联合。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这话的意思是,“真理”比“吾师”更永久,咱们的考虑,更应该去谨记和敬畏那些更永久的事物,用脑袋去质疑屁股上坐的那些“暂时身份”。
我的三次公开课,具体讲了谈论怎么去证明,怎么找抓手,怎么让观念有说服力,而不是堕入“嘴拙”或“嘴贱”的言语囚笼中,欢迎重视。《时评写作十六讲》内附有三次课程的音频内容,随书赠送。
第一次谈论公开课:谈论的根本写作技巧。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直播室能够听第一节谈论课。
第2次谈论课:谈论的观点和视点。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直播室能够听第二节谈论课。
第三次谈论课:谈论的结构和证明。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直播室能够听第三节谈论课。
扫码打赏,鼓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