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欧阳修的母亲怎么把欧阳修培养成一个人才的?家长应该多看看
现代社会,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难了,在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代,许多孩子都得到了极大的满意!
许多家长对孩子那可真是“捧在手上怕碎了,顶在头上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下,“慈母多败儿”,即使是现在,许多爸爸妈妈却仍然仍是溺爱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对孩子无疑是一种损伤!
我国古代有许多的名人业绩,其间,母亲教育儿子的业绩也是十分的多,很值得咱们当代人的学习;
而现在许多家庭都损失正确教育孩子的办法,真的很让人怜惜,这便是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熊孩子”的原因吧!
01
司马光教育观
我们对司马光形象最深的应该便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其实司马光特别注重爱和教的相结合。
他提到:“自古知爱子不知教,使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在其能爱子也?”针对某些家长以孩子小不懂事、长大后再教不迟为由姑息孩子的错误观点,他用一些生动的比方尖利地批判道:这种说法“犹养恶木之萌发,曰‘俟其抱合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并且在“慈祥”和“严教”的问题上,他鉴于“慈母多败儿”的经验,司马光特别强调了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在对母道的要求上,他明显的指出:“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而古人也有言“慈母多败儿”,“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
所以说,慈而不教便是溺爱。
02
欧阳修教育观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世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尽管她读过几天的是,可是却是一个十分有意志、有见识有肯吃苦的母亲!
她不断的给年幼的欧阳修讲怎么做人干事,每次讲完故事都会把这个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理解许多做人的道理!
她教训孩子最多的便是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趁波逐浪。
比及欧阳修大了些,就教他认字写字,从唐代诗人周朴,郑谷以及其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仍是一知半解,可是仍是添加的他读书的爱好!
眼看着欧阳修就要到了上学的年岁了,郑氏尽管想让孩子读书,可是却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纸和笔。
又一次看到屋前池塘边长的荻草,突发奇想,用荻草杆在地上写字不也是很好吗?
所以她就用荻草杆当笔,铺沙当纸,开端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训,在地上也一笔一划的操练写字!
反反复复的练,错了再写,直到字写整齐的停止,一丝不苟的,这也便是后人传为的美谈“画荻教子”!
由于在母亲的教育下,欧阳修很快的就爱上了读书,每天的写读也让他积累了许多的常识,在很小的时分就能目即成诵。
由于欧阳修母亲的教训,所以才让欧阳修参与进士,连考三场都是第一名,而当欧阳修20岁的时分,就已经是很有名的人物了!
对孩子真实的爱,是从小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爱他人,能分辨是非对错!
在这里我期望全国的爸爸妈妈不要再溺爱孩子了,要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情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