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北大教授 : 我为什么对立我国学生上美国顶尖大学?
华人爸爸妈妈常常简略地迷信,或臆测顶尖大学的优点。但对大大都华人来说,或许真的不如去上“次尖”大学或研讨生院,能让自己取得更好的开展。
现实未必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一般来说,不管海内外的华人爸爸妈妈,大都简略地以为上顶尖大学的研讨生院只会对子女有优点。这当然是有或许性的,有时也确实会发作。可是,还有另一种或许性,或许发作更频频——那便是关于大大都华人的孩子来说,上顶尖校园也或许对其构成影响终身的负面效果。
一般国内的人会觉得这种说法令人惊奇,海外华人中也不撒播这种观点,原因是绝大大都华人并不知道这是现实:由于绝大大都华人或没进过顶尖院校,或即便进过但也不肯对外讲出悉数现实——特别是不令人高兴的现实;也由于华人爸爸妈妈常常简略地迷信,或臆测顶尖大学的优点。
什么是“顶尖”大学?
首要界说“顶尖”。这儿说的顶尖意味着至少在前10名,特别是指那些排在前5名之内的大学。从大学来说,公认的顶尖归纳性大学本科包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而顶尖的理工科院校也便是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麻省理工学院(MIT)。从研讨生来说,顶尖并非仅以校园归纳实力为规范,而一般只在某专业范畴做到顶尖的系科。
前五名的系科当然研讨生总数就很少。美国顶尖的研讨生系科中长时间以来很少有我国学生,比方MIT的生物系十分强,但是三十多年来应该均匀每年承受的我国学生不到1个。我自己念研讨生的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三十多年来,其神经生物系恐怕一共接收了不到15名我国学生,其生物化学系估量还不到十名。进了这些系科的我国学生了解状况,却由于各种原因未能道呈现实,导致外界不知情。
就读顶尖校园后有所为的其实不多
我估量,在MIT、洛克菲勒、哈佛、斯坦福、伯克利、UCSF、加州理工等校专攻生物学的我国研讨生不只人数少,实际上后来的成才率也不高。从事生物学研讨的最佳出路一般是做教授,但是上述校园的我国留学生以及美籍华人,后来成为美国教授的并不多。
而科学做得很好,包含后来在上述院系成为教授的我国人,恐怕大都不是从这些校园结业的,而是出自美国那些专业很好但并不最顶尖的校园。
这背面的原因是:美国顶尖系科的研讨生院,会有十分好的美国学生前来请求(包含本科在诺奖得主试验室做过研讨的),因而它们不只不活跃接收我国学生,并且接收今后也不以为是其研讨的主力。
教师照顾体现杰出的美国学生,在试验科学各学科美国教师常视我国学生为打工仔,不热心与他们评论科学问题,而多为劳力产出。不只如此,这些顶尖系科的美国研讨生在各方面或许体现十分杰出,特别简单令初到美国的我国学生失掉决心乃至自暴自弃,然后改动人生道路。
我在UCSF读神经生物学研讨生同班共四人。
其间一位的父亲是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哈佛本科结业,还去法国做过一年研讨,入学前宣布了3篇研评论文。入学后,这位同学课堂上活跃讲话,每次考试分数都是榜首,还对同学很好。
生物化学系一位比咱们高几年级的英国学生,来自学术世家,结业时间比咱们都快,他研讨生期间宣布的论文很快成为全世界细胞生物学教科书中的内容。
生化系还有一位女生善于数学,生物学研讨也很杰出,后来做过《细胞》杂志主编。
我在哈佛做博士后的试验室里,有一位博士后是冯·诺依曼的外孙,他自己在哈佛念研讨生期间发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酶(PI3 kinase),在生物学界广为人知。
另一位博士后的父亲曾任哈佛化学系系主任,其兄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有时当众问咱们试验室的教师是否能听懂他说的是什么,如同后者是他学生似的。这位搭档本科在普林斯顿念物理,硕士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生物学专业。如此学术布景,交叉学科的问题应该找谁来谈?
“读顶尖校简单有所作为”这个误解怎么构成?
由于美国学生爱自然科学的人不是许多,会集在顶尖系科。这样,在优异但非顶尖(咱们权且称为“次尖”)的美国研讨生系科,美国学生常不如我国学生,所以次尖以下美国系科不只选取我国学生多一些,并且教师遍及注重我国学生。这些我国学生“得意洋洋”给外界传递出的信息,也是我国国内误以为自己的学生优于美国学生的原因。
不只校园有顶尖、次尖这种不同,学科也会呈现相似状况。三十年来我国学生成长起来最终成为美国院士的,迄今最多的学科是植物生物学(北大也是如此):20多位美国的大陆旅美华人院士中有5位是植物生物学家。
其原因并非我国的植物学教育优于美国,而是由于美国农产品长时间过剩,美国的优异学生绝大大都不学植物学,假如挑选学生物,大都偏好医学(次为生物医学)。
咱们在植物学范畴体现杰出,是田忌赛马的成果,不是我国人有植物学方面的内涵专长,也非我国植物学教育特别优异。
顶尖的大学本科应该也有这些问题:那里聚集了最顶尖的美国学生,有些功课极点好,有些家庭布景很强。一般的我国人都会因而受挫,所以大部分这些院系的我国学生后来都未能在学术上有所成果,原因是自决心没了。
他们不会告知爸爸妈妈,更不会写文章告知咱们。在下风中坚持决心,绝大大都华人(特别是X二代,包含移民二代)都不具有这种心理素质。
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的哥哥Gilbert Chu,当年读小学和中学时考试分数特别高(高到他的两个弟弟都在中小学期间自愧弗如,小弟在没读完高中的状况下就弃学而逃)。Gilbert Chu后往来不断哈佛念本科,拿了两个博士学位,然后到斯坦福做教授,但他的姓名并不为大大都人所知,原因是他后来并未取得特别成果。
而Gilbert Chu的两个弟弟,一个上了罗彻斯特(Rochester)大学,一个读了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都不是顶尖大学,就本科而言,这两所大学乃至连“次尖”也算不上。但朱家的老二和老三却成绩斐然:老二成为物理学家并取得诺贝尔奖;老三当了大律师,曾创下专利案最高补偿纪录。
当然,并非个个华人都要避免除顶尖大学或研讨生院读书,但必定也不是个个华人只要能被选取,就应该去上顶尖大学。
“富二代”在顶尖大学 相同会面对心态应战
是否富二代在顶尖大学就必定没有妨碍呢?美国顶尖大学每年都会专门给世界各地的权贵开特别途径,他们的子弟不只长时间赋有,并且有些是闻名创业者,有些是许多代的主管。我国的富二代、官二代即便不忧虑爸爸妈妈双规等负面新闻,也不必定能简单做到心态平衡。
当然,本文大约根本无用,由于绝大大都的华人,不只不了解这些校园对他们的孩子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并且也不肯去了解。
许多爸爸妈妈心里期望经过孩子补偿自己在学历方面的缺失或缺乏,也有更多华人爸爸妈妈将子女所读大学的名头,当作自己身为家长的“结业证”,而不考虑特定院系对孩子终身或许发生的详细影响。
上顶尖大学的本科或研讨生院,关于大大都华人来说,或许真的不如去上“次尖”大学或研讨生院,能让自己取得更好的开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原载于《赛先生》,版权归原作者一切,如触及著作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络,咱们将在榜首时间删去内容!参加更多学术精彩内容请加老友“xuezhexiaoyi”微信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