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教育在线资讯正文

传统农林学科遇冷新农科建设如何扭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17 19:13:31  阅读:5376 来源:网易教育综合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来历:光明日报

最近猪肉、生果、大蒜等农产品价格的动摇,总在提示人们重视农业。在支撑农业开展的高档农林教育范畴,“新农科”的概念也逐步热了起来。

2017年下半年,农林教育专家开端重视新农科概念,新农科与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一道进入人们的视界。本年6月,《安吉一致——我国新农科建造宣言》发布,标志着我国新农科建造作业正式发动。

我国高档农林教育现在面对怎样的现状?传统农林学科是否呈现问题?为什么要建造新农科?建造新农科,该怎样牵住“牛鼻子”?

对传统农林学科的“提档晋级”

1995年,美国作家莱布斯·布朗写书提问“21世纪谁来养活我国人”,曾引发一时颤动。现在看来,答案清楚明了。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到达6.5亿吨。我国粮食产量不只稳步进步,还完成了许多农林范畴的技术打破。根本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正是依托传统农林学科的开展与前进。

从1980年到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了90%,可是化肥消费量增长了180%,过剩氮肥的排放量增加了240%。我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此前在承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明,“咱们付出了更高的资源环境价值取得粮食安全”。

“现代农业对环境和出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咱们少投入、多产出、高质量。跟着劳动力本钱的进步和单位面积出产功率放缓,传统农林学科将难以支撑未来农业开展。”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严建兵坦言。

“要完成绿色高效开展,有必要依托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穿插常识作为支撑”。严建兵以为,“在此布景下,新农科的呈现将习惯社会新需求,是前史开展的必定。”

在高档校园专业设置中将设立新的农科专业或改造原有的农科专业,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学科深度穿插交融,自动习惯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新农科被视为对传统农林学科的“提档晋级”。

我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林万龙屡次参加新农科建造研讨。他以为,新农科的杰出特点是重视农业工业链,而不是出产技术的某一环节,着重一二三工业交融及农科与工科、文科、理科、信息科学的彼此交融问题。意图是促进农业工业系统、出产系统、运营系统的转型。

传统农林学科条块分割,专业口径较小

近几年,小龙虾在餐饮职业风生水起,其价格一向继续走高,在有着“稻虾共作”传统的湖北省,小龙虾饲养成“井喷式”席卷水田和池塘。

“种什么种类的水稻更适宜小龙虾成长,怎样饲养小龙虾会让水稻质量更优?曾经,农学的研讨者要么专门研讨水产,要么专门研讨水稻栽培,这样触及多个范畴乃至跨界常识的商场需求,谁来研讨?”严建兵道出了疑问。

2018年3月,华中农业大学建立“双水双绿”研讨院,将水稻、水产;绿色稻米、绿色小龙虾作为研讨方针。该学院师生一同到基地现场研讨小龙虾生物学习性,进行科学选址和田间改造,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水质状况来定制专门的小龙虾饲养计划。

田地里和商场中的需求,却反映呈现在农林教育开展现状中的深层次问题——学科条块分割,专业口径较小。跟着经济社会不断开展、新业态不断发生,传统农林教育不能与之习惯,开展动力显着缺乏。

此前农林教育以培育符合职业、工业部分需求的农林高档专门人才为方针。环绕工业和科学对农业出产的细分进行专业设置,农林学科被划分为栽培、植保、土壤化肥、园艺等细分专业。“这是计划经济模式下,依据我国的工业分工和学科系统构成的专业。与现在商场需求难以对应,和农业出产方式存在脱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玉林剖析,“当时,农业工业的交融和信息化在大学中远没有工业界改变得快,农林高校呈现对职业的引领效果弱化的现象,很难发挥推进职业科技前进的效果。”

我国高档农林教育始于19世纪末,经全国院系调整后,根本构成各个省区至少有一所农业学院的散布格式。到2018年年末,我国独立设置的本科农业(农林)高校3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6所,当地农业高校合计32所。

从专业设置和课程系统上着手“改造”

几乎在任何抢手专业历年排名中,农林专业都难见踪迹。农林专业有什么未来?农学专业为什么是冷门?学农终究有多“坑”?部分大学生“吐槽”农林专业,在网络上偶然呈现。

当时,农林类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不大,毕业生难以找到与其专业符合相匹配的作业,导致相关专业学生的取得感较低,一起,家长与社会对农林高校的认可度也相对较差。

严建兵剖析,农林专业确实难招引优秀学生,“优势学科”难以转化为“优势招生专业”,“农林学科是根底学科,在与新式工业竞赛中,农业职业盈余才能相对较差,对优秀学生不具有强有力的招引力。”

新农科建造正试图改变这个现象。

“有必要供认,农林教育有深层次的问题和窘境。还想着以不变应万变,便是自作自受。”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明,要让农林专业成为显学、热学,让人力争上游地想学。

重新农科建造初现端倪到正式发动的两年间,许多农林高校开端着手“改造”传统农林专业。林万龙以为,新农科建造首要要在农林专业设置和课程系统上进行立异、拓宽和交融。

我国农业大学对各学院专业人才培育计划进行了中期修订,新课程系统将充沛融入新农科理念。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农业范畴)专业获批建造。此外,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多家非农范畴的“双一流”高校纷繁建立农学院或农业研讨院。

陈玉林表明,要在涉农专业设置上找打破,自动对接农业乡村开展新要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育新式、重生农科专业,服务引领新工业新业态开展。

增强人才培育与未来农业符合度

暑假完毕,浙江农林大学“新农科求真实验班”学生刘扬和同学们刚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沟通回来。在为期一个月的世界访学中,除了语言和专业学习外,他们还观赏了加拿大现代化农场和林场,进行了先进机械的操作和训练。

本年是浙江农林大学开设新农科的第二年。“新农科求真实验班”每年接收25人,与新文科、新工科“求真实验班”总共包括35个校园优势特征学科专业。

“曾经学植物保护的学生,不会接触到动物专业的课程,可是,咱们会学习农科的首要根底课,一起强化了外语、数学、物理等课程学习,整个培育计划都贯穿戴宽厚根底、差异教育、融通世界的理念”。刘扬和同学们将在大二下学期,在农学、林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茶学、森林保护任选一门作为专业。

与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相同,“交融”也是新农科的关键词。

“新农科有必要面向新需求,除了加强通识根底教育之外,还要做好学科专业常识系统的完善和弥补。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农林范畴中的使用、未来才智农业新业态等前沿内容,需融入现有人才培育常识系统中来。”浙江农林大学“求真实验班”负责人孙伟圣坦言,“现在具有多学科布景的教师十分紧缺,新农科建造有必要师资先行。”

林万龙表明,新农科建造有必要在人才培育上下功夫,既要打牢根底理论,把握农林学科中心常识,重视培育学生的出产技术,一起传授给他们生态文明观和现代运营管理理念,还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心系“三农”,以习惯经济社会开展需求,增强人才培育与未来农业开展的符合度。

本文来历:网易教育归纳 责任编辑:杨卉_NQ4978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