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教育在线资讯正文

普法课堂|青春不负债远离校园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05 13:54:27  阅读:2214 来源:自媒体 作者:你不知道的法律知识

原标题:普法讲堂 | 芳华不负“债”,远离学校贷

正值大学开学季,当大学生们满怀高兴与热情走进学校时,一些不法分子也跃跃欲试地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采纳种种手法拐骗涉世未深的学生申办不良学校贷。

学校贷是指一些网络告贷渠道面向在校大学生展开的告贷事务。经过简略的流程操作,就可以申请到必定额度的信誉告贷,用于微创业、应急周转、训练助学等用处。

学校贷披着富丽的外衣,成为美好日子的“绊脚石”。不少年青学子卷进学校贷的漩涡,严重者由于承受不住背面的精力摧残和巨额债款,而引发悲惨剧。

2017年9月,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毓迪告贷20多万,无力归还时跳江自杀。

2019年8月7日,一位24岁的海口女大学生相同是由于欠了25万元的告贷无力归还,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烧炭自杀,她的悲惨剧是由网络出资所形成的。

相同,在本年暑假期间,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范泽一被发现留下遗书溺亡。在他离世后,家人发现他曾在多个网络假贷渠道告贷,并收到多条要挟恫吓的追债信息及视频。

至今,不合法学校贷引发的恶性事情数量不断添加。那些在学校贷中殒失的鲜活年青生命,仍未能阻挠学校贷渠道将魔爪伸入学校!那些痛不欲生的爸爸妈妈,后悔不已的当事人的相关事情仍记忆犹新,却仍旧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尝到学校贷的甜头而深陷其间。

那么,身为大学生的咱们应该要怎么有用抵抗学校贷的引诱呢?

紧密保管个人资产、证件等重要随身物品

一旦被心怀不轨者使用,就会形成个人名誉、利益丢失,甚至有或许引起官司。

切忌在网络上随意走漏个人信息

仔细检查网址,不容易接纳和装置不明软件,不随意点击谈天中对方所发来的链接,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暗码等,避免个人信息走漏。

不容易信任假贷广告

一些P2P网络假贷渠道的假劣广告威逼大学生注册、告贷,案牍上写着协助处理学生在校学习上根本学习和日子的困难,但实际上,这样的高利贷、诱导告贷、进步授信额度易导致学生堕入“连环贷”圈套。

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假贷存在的危险和危险,增强金融危险防备认识,而且要建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尽量不要在网络告贷渠道和分期购物渠道告贷和购物,养成勤俭节约、恰当消费的优秀品质。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