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教育在线资讯正文

问教丨26岁浙大化学硕士重新高考读医学,看点在哪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09 10:39:59  阅读:742 来源:腾讯房产 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但是,还需要思考为何硕士毕业,读一个本科专业,必须重新复习高中内容,参加高考呢?为何就不能以大学本科学业表现、硕士研究生求学表现,去申请读本科专业呢?难道高考成绩比大学学习表现更有说服力?

作者 | 熊丙奇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据媒体报道,26岁的浙江大学化学硕士张韫喆为学医今年重新高考,并于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据他本人称,他一直想学医,却阴差阳错学了化学。虽然家人坚决反对,但他坚持重新高考学医,并成功圆梦。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不理解,觉得这种选择成本太高,也太“任性”了。也有网友为其点赞,认为其在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近年来,因对原来所学读学校、专业不满意,而退学重新参加高考报考另一校、另一专业,或者在研究生毕业后,再参加高考读另一个专业,都会引发争议,也会被赋予“励志”色彩,称赞当事人勇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这是基于当前的高考制度以及大学学籍管理制度做出的评价。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我国应该改革高考制度、大学学籍管理与培养制度,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申请转学、转专业。

如果有自由申请转学、转专业制度,就不必为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重新高考;也可以在大学期间,攻读多个不同专业的学位;同时,已经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再攻读本科专业,也不需要再参加高考,用自己已经取得的学业成绩,进行申请即可。这避免受教育者把精力用于考试中,把考试作为获得求学机会的必经关口。

前不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我国学位授予单位不再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相关高校院所可设置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而设置辅修学位、双学位、联合学位,就是对之前大学学籍管理、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的改革。之前,我国大学也给学生提供辅修的机会,可是,辅修只能获得专业证书,却不能获得学位。设置辅修学位、双学位、联合学位,要求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各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而基于学分互认,我国大学之间,就可以建立起转学、转专业机制。按有关规定,我国学生也可以申请转学、转专业,可是,为避免从层次低的高校转到层次高的高校,从当年录取分数低的专业转到录取分数高的专业,我国对转学、转专业是有很多限制的,要走通转学路,十分困难——还不如退学重新高考容易。之所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现象,就是这一原因。

一名硕士毕业生,要读另一个全日制高校本科专业,必须重新参加高考,这是当前高考制度下,唯一可行路径。因此,对个体而言,其求学精神值得肯定,但是,还需要思考为何硕士毕业,读一个本科专业,必须重新复习高中内容,参加高考呢?为何就不能以大学本科学业表现、硕士研究生求学表现,去申请读本科专业呢?难道高考成绩比大学学习表现更有说服力?

也许有人会说,不同学校是不同的,允许学生申请,没有考试分数限制,会出现更多乱象,制造不公平、不公正。这还是唯分数论观点,即用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选拔学生,而不是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另外,对学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实行身份评价,考试成绩是获得某一学校身份的通行证。而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后,更应该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是获得学历身份。像已经获得硕士学位者,在乎再获得一个本科学士文凭吗?这不是为了文凭而学,是为了获得专业知识、能力而学。

在美国,大学的自主招生、自授文凭,以及学生的自由申请入学,自由转学制度,不但促进学校间的竞争,而且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一个在社区学院求学的学生,用两年的社区学院求学表现,就可申请进名校,学分还得到名校认可,这就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多元选择。在这种招生、培养制度之下,也就不存在硕士毕业后再参加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等考试,重新申请大学的“佳话”。这一过程,说到底,是对人才精力的浪费,并非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