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视教育】五莲教师事件尘埃落地了吗





“雨后远山近”,这是我在一首小诗中的句子,是在一次大雨过后看崂山,忽然发现山景好像来到眼前一般。我知道,这是大雨洗尘的效果,也叫尘埃落地的清明。
今天,由此让我想到了上个月五莲教育局追加处理二中老师的事件,由于近来网上舆论的发酵,以至于人民日报等媒体也关注和说话了,最终让五莲县政府坐不住了,责成教育局撤销原案。所以,网上说“这件事终于尘埃落地”了。
对于这样说解,我不认同。因为这件事内含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还在,依然还有许多看不清。
所以,何谈尘埃落地!

至少,我还有四个问题很疑问和疑虑:
1、两次处罚老师的前提,是否依法处理?是否有法可依?
我不知道五莲二中的领导,面对杨老师用书抽打逃学学生并罚蹲的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制度或叫行政条例来做处分决定的?我更不知道当家长继续以高额赔偿金要挟,五莲教育局以“严惩”手段,用网络看官的话“往死里整”,这个追加处理是否也有法可依?
或许,这两次处理均属于长官意志,均是拍脑门行为。
若如此,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这样的行政文化是最需要整顿的关键,否则,政治空气何以清明!
2、没有戒尺的教师,谁能告诉我该怎样做?
这是从文化角度审视问题的思考点。那位惹事老师的出发点肯定没问题,是为了学生好,或许退一步说,是因为后怕逃学的学生在外出事,而自己却担不起的责任,于是,急切的情绪之下,手边没有曾经的戒尺,只能用书本来抽几下学生。

我曾想,如果这事发生在40年前会如何?
我用经历回答,那年我读小学时,班里一名淘气的同学也是逃学,老师也是生气和惩戒,惩戒的方式也是动手,还是真动手。结果却和当下相反,不是被打的学生回家向家长告老师状,而是老师跟家长告了学生的状,并毫不隐瞒说自己打了他。接下来的事就大了,接到老师告状的父亲(一位普通工人)立马就行动,继续大棒伺候,打的我这名肇事同学好几天屁股都坐不住板凳。
我知道,这样的解释很跨年代,不现实,因为我们当年都是“狗剩”,现在的孩子都是“宝贝”。所以,也就说说,然后哀叹说:没有“戒尺”的教师真不知道该怎样做?

所以说,就这件事的过程和结果而言,我最怕的是老师从此之后都做好好先生,不敢管学生了,因为谁都懂,五莲二中老师的撤销处分不属于常规申诉的结果,甚至也不是网络关注和舆论的作用,而是因为无冕之王的王中王,《人民日报》说话了。
试想,谁惹事都能惊动《人民日报》吗?!所以,老师心底的尘埃还在漂浮。
3、惹事和搞事的人是不是从此没事了?
一份撤销文件,一个给惹事教师调入五莲一中的好事做补偿,则,所有的事都烟消云散了,真的是这样简单吗?若是处理错了,问谁责?谁担责?能不了了之吗?

至少,我很关注五莲教育局的领导,很想知道是谁主持了这件事的处理?是在什么样的思想下做出如此过分的处罚?是惧怕家长闹事还是有其它关系因素在此?
或者说,整个事件中不仅于惹事,还有人搞事。
这也是尘埃没落地的问题。
4、事实上这还是一次“学闹”,为啥都回避了?
整个事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尘埃依然,这就是“学闹”现象。
据网上披露,事件后,两名家长发现了“商机”,对五连二中的第一次处分不接受,提出条件,要么学校或老师赔偿30万,要么让两名学生读一中。
这是典型的“学闹”行径,或许这也是当下学校最怕家长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不健康的文化问题。然而,这样的问题在经济为主轴的价值百科观下,在学校和老师成为弱势群体后,如何解决?
这是本案连提都没提的问题,很回避,好像和事老一般。
我最为忧心。


责任编辑: